清心小語
讓自己創造奇蹟給自己看,而創造奇蹟就是以放空為基礎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1人線上 (1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1

更多…

人氣:506
臣緻 - 好文分享 | 2015-11-06 | 人氣:506

~人類思維與知識(下)

耿筠

(承上期)


一、神學思想普及一切
    約從西元前一世紀開始,宗教運動把人類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歸因於神的旨意。思想自由幾乎完全停止,人類思維演進一片空白,這種現象持續到十六世紀啟蒙運動與宗教改革打破。

二、自然主義取代神學思想
    國家制度興起、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大放異彩。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在自然科學的發現;笛卡爾、培根、洛克在哲學思想上提出貢獻。據此,開啟了現代思維與知識之門。他們均反對拘束、要求自由,認為知識是以理性為憑藉而研究出來的,並據此促進人類文化與知識的進步。先哲們的注意力,由超自然的沉思,轉到對自然的研究。

三、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為思維模式為最主要的分野
    由於科學進步迅速,人們更信任經驗作用,認為唯有經驗最佳。其後依據「重視具體經驗事實,而不相信理智能力」觀點,形成多個經驗主要的學派與主義。在經驗主義大潮流中,笛卡爾力倡理性知識,他認為最完整的知識不是經由經驗的抽象作用而得,而是天賦的直觀本質。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均以理性為知識之標準,而不以啟示或教義為標準,認為知識是由普遍必然的判斷所構成。他們的分野全在於解答知識起源的問題,前者認為知識起源於經驗,而後者認為知識起源於天生的理性。

四、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融合
    由於思想衝突而引起科學與倫理學的危機。康德為拯救此危機,在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間找尋一個結合的路線。他認為知識的意義為普遍必然的知識,如物理學和數學,此點和理性主義者意見相同;又認為觀念知識與現象知識是由經驗而得,此點和經驗主義者意見相同。簡言之,知識資料來自經驗,而知識形式為理性作用。此種論點對於許多主義提供了反省與修正的契機。

五、實證主義成為思維模式與知識累積的主流
    在採取更批判的精神下,孔德摒棄先天知識與超越經驗的客體,唯有環繞著事實或現象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知識。後來學者批評實証主義過份立基於自然科學觀,將事實與價值二分化,把人文現象視為可量化的客觀物件。但就歷史意義而言,實證主義呈現維護建制的保守傾向,鼓勵社會走向秩序化,對當時動盪的社會有正面的貢獻。在前衛的學術圈,尚包括社會機構,市場調查公司等,實証主義仍是主流。

六、典範主義兼容更多元化的思維模式
  自然科學一直是知識界最堅固的堡壘。社會科學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不斷地受到質疑,自然科學的絕對與客觀中肯屹立不搖,直到兩位學者論點的出現。波柏爾認為,不論多少次成功驗證也不可能窮盡一切可能性,只要有一項反証,就足以推翻整套理論。孔恩認為科學研究是依附於某個範典,該範典建立了知識建構與思維模式的整套信仰、價值、技巧以及權力、社會心理等。典範移轉了,知識建構與思維模式的整套規則就跟者改變。波柏爾顛覆了實証主義的基礎,孔恩收拾了顛覆後的場面,但兩者被批評過於低估了自然科學與其他學問的差異性。

七、思維模式進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分野
    自然科學有必要統攝社會科學的知識現象嗎?還是兩種不同的本質。二十世紀的詮釋學者認為,自然科學尋找客觀通則,社會科學關注歷史事件的獨特意義。研究草石土木可以用客觀的觀察,人文現象又怎能以實驗來窮盡概括呢?我們只可詮釋理解,不能妄下定論,更不可把人文現象強套於因果機械模式裡。

  隨著人類科技與文明的進步,人們對於知識的瞭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整個人類的思維方式有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有待更多的發掘。人類是否要更加謙卑,到底我們是真正的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