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堅定的步伐加上篤定的節奏,是踏上成功之道一定的因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6人線上 (10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6

更多…

~禪泉53期  三字經4.   切磋琢磨成溫潤   永定國小校長王瓊慈
台北故宮博物院設了一個常態的「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展,在展覽中看到許多玉器的鬼斧神工,嘆為觀止。像中外聞名的翠玉白菜、還有令專家費心驗明正身的「碧玉屏風」,看起來美味可口好想咬一口的人氣國寶「肉形石」,還有無數屬不清的玉器國寶。故宮介紹了近八千年華夏文化玉器的發展,說明中提到:「玉雕展現了華夏民族敬天法祖的宗教倫理,…….說明中國文化中重視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敬天格物》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特性,也說明了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涵。」玉器代表了東方文化,相較於鑽石和黃金,更給在文化藝術中有更高的價值,也是華夏子孫深愛的寶物。
自古,玉象徵君子的美德,三字經的「玉不琢不成器」的典故來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意思是好的石頭不琢磨不會出現好品質,好人才沒有經過教育不會有好品格,建立一個良善的國家,教育是最重要的依據。詩經《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冶玉成器的過程來比喻,要成就ㄧ個品學兼優的人才,教育的過程是艱辛的。
「除堅硬外,玉的韌度也很強,閃玉的單晶呈纖維狀交織狀排列,據稱是韌性最強的礦物。」從故宮網站上解說製玉的過程可知其繁複與辛苦:「製作玉器的工序基本為:開料、鑽孔、成形、雕紋這幾個步驟。無論工具的形狀與質地為何,當直刃的片具來回切割,圓刃的砣具高速旋轉,實心的桯鑽、空心的管鑽邊轉邊壓,線性工具拉進拉出時,都需要不停地加上濕潤的解玉砂。換句話說,必須藉助工具帶動堅硬的解玉砂在玉料表面來回運動,才能切割、琢磨既硬又韌的玉料。除了最後的拋光外,在琢玉的任何工序中都要不停的加水,才能降低磨擦所生的高溫,避免玉料爆裂與工具磨損。」玉石沒有經過琢磨僅是一顆樸拙的礦石,必須去其粗礪才能成為溫潤的玉器;人生來都是純潔天真的,可是具有動物本性,沒有教育無法去其獸性,無法變成溫柔敦厚仁慈的仁者。
製玉如此繁複,玉工要有謹慎小心,有耐性有毅力的高超技術才能作出千古流傳的好玉。教育人的過程更是不易,因為人有生命,有思想,無法用同一個教育方式磨練不同的人。因此,父母專心守護,具有教育愛的教師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育的過程也是漫長的。所以從胎教開始,出生,幼兒到青少年以至成年,兢兢業業的為孩子選擇良師益友,學習不輟,才能增長智慧,有所成就。
許多人擔憂現代教師輔導管教育到瓶頸,嚴師經常被家長和老師當成是學習的障礙,孔子認為必須有良師益友才能互相砥礪成長,《禮記.學記》又言:「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克紹箕裘。」自古有明訓,嚴師才能出高徒,文化知識技術才能相傳不輟。聰明的父母們,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接受磨練,如玉石的切磋琢磨,才能讓孩子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