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勤儉的人
喜悅的做事前事
開懷的做進行中的事
圓滿的做事後的事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9人線上 (8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9

更多…

人氣:654
臣德 - 好文分享 | 2016-05-06 | 人氣:654

從管理觀點看食品安全的企業風險

 

    近日來,在大眾媒體經常出現某某大公司造成消費者損失的報導,尤其是食品安全的問題,與民生息息相關,更成為輿論的焦點。根據管理學線上百科的註解,新聞媒體對於社會具有「履行的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和公眾心智健康所承擔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責任和社會義務」,應該是促使社會安全與進步的原動力。歐美等先進大國的知名媒體,例如美國CNNABC、英國BBC等等之報導,是民眾獲知事件真相,與判斷是非的重要依據。

    最近大眾媒體所傳播的食品安全問題真的是如此嚴重嗎?廠商行為是如此惡劣嗎?作者並非食品安全專家,也未曾對這些報導事件進行仔細的比對,作者無從判斷這些資訊的正確性。而作者試圖以經濟與社會的角度,合理的分析大公司是否為了謀取不法獲利,而如此惡劣的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本文撰寫的主要目的,並非澄清任何被報導的事情,而是論述絕大多數正派經營公司的基本經營邏輯。

    首先,我們必須認知一件事情:公司從草創到成長為大型企業相當不容易,尤其是在食品製造產業。荷蘭雀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商之一,其在整體食品市場的佔有率也不過只有一點多個百分比。這是競爭相當激烈的產業,跨入食品產業的門檻不高,也幾乎找不到有力的競爭武器,而造成全面性或是部分性的壟斷,不斷有新的廠商加入這個產業。現代的經營環境,資訊透明與快速傳遞,企業想要隱藏些什麼,真的不簡單。

    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重大的瑕疵,往往就此倒閉,根本無法成長為大公司。從競爭角度來看,公司必須管理好內部的資源,不斷改良產品與服務,藉此換取成長的機會。大公司在積極投入資源獲得成功後,會努力保護得來不易的成果,沒有甚麼理由會為了換取蠅頭小利,而犧牲了消費者利益與公司商譽。是否有誰真正的計算過,日前所發生各件食品安全事件背後的數字,「如果大公司真的做了有害於消費大眾的事件,其所能獲得的利潤,與其所相對整體集團規模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與損失」,如果真有這些估算的數字,我相信任何精明的經營者,不會去做那些蠢事,媒體有沒有甚麼立場或是「賣點」去傳播這些消息。除了很早期的起雲劑之外,這些事件沸沸揚揚吵了一陣子,有哪一宗事件真的被查出消費者損傷嗎?

    除此了消費者會接觸公司的產品,競爭對手可能比消費者更關心這些的產品狀況。從專業上判斷,具有競爭壓力的對手,才是檢視公司產品的最佳人選。公司要能長大,必須通過競爭者的檢驗。在正常情況下,大公司不會僅受到政府與消費者的監督,最嚴酷的市場監督者就是競爭對手。當一家大公司倒閉後,這些競爭對手會很高興地瓜分留下的市場空缺。有時候我真的懷疑,這些食品安全議題的背後推手,就是他們的競爭者,而非消費者。這些競爭對手具有專業能力與設備,也有挑起這些議題的的誘因。

    在此同時,社會大眾喜愛喊公平正義,社會輿論或是說偏好用社會輿論而達到紓發的反社會情節者,真有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嗎?再者,這些社會輿論能夠容許相反意見的表達嗎?食品安全是項很專業的問題,過度的政治立場與政治心態而發表意見,受害的是廣大的民眾。食品成分標示不實與產品安全是不同的兩個問題。僅含有某種成分、該成分的合法使用比例、與該成分造成消費者損傷是程度上不同的問題。往往在反商、反社會的情結下,透過媒體全部都一起混淆,好像能打倒強權者就是英雄,弱勢者造反就是正當。政府與大企業是社會的強權者,同時也是社會安定與發展的基石,社會大眾要更有理性與判斷力,不能讓某些個人或是團體的自私,借社會輿論與資訊網絡之便,一再擴散不實的言論。應該讓專家來澄清問題的真相,讓更多的社會公民來評論真相下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