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0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0

更多…

三腳架上觀察大學教育(二):教學互動的教育方式

 

耿筠\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照相機三腳架結構簡易但穩固,不需外力而能自我平衡,不畏懼風吹而自在迎風。相機靜靜在三角架上觀察這個世界。在教室中,教師風格、學生素質、與知識特性三者,決定了教學品質與決定教學方式。

    教學是個過程,不論是何種形式的教學,總是會有主導過程的教師、參與學習的學生、與過程中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知識。教育品質就決定在教師、學生、與教學方式等三者的互動。

    過往三、四十年前的教育方式被批為「填鴨式」,這個「鴨」,究竟是「壓」或「押」不重要。部分教育改革者認為這樣方式不好,檢討既有的教學方式,鼓勵創新的教學方式。例如20年前提倡建構式數學,若干學者主張學習數學不用背誦九九乘法表,運用數字間巧妙的關係進行速算;更有若干積極的教育學家主張進行全面改革,而成為當時的國教政策與考試的標準。

    舉例說明,146公斤的水果分為三等份,請問每份應該多少公斤?依據九九乘法表的觀念,直接進行146÷3=48.67的運算。建構式數學如何運算?146接近150,150分為三份很容易,每份50,這是第一步;150與146相差4,這也很好計算,這是第二步;將4分為三份,每份為1.33,稍微複雜些,這是第三步;最後,在數學概念上,將每份短少1.33至50中減去,即獲得答案48.67。前者運算方法直接,但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後者運算方式需要靈巧的心思,但運算很快。簡單的說,將需要高度數學技巧的乘除運算,轉換為簡單的加減運算。

    事過境遷,九九乘法表依然回歸為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夢靨,需要牢記熟背。當時有數學教授對於全面實施建構式數學教學提出質疑。漸漸的,這個名詞不再是討論的重點。因為教學方式改革引起軒然大波,始料未及,但成為教育品質精進的重要里程碑。

    在學校中,學生希望學到知識。知識的特性很多,有些知識容易用口語、文字、圖型、模型、公式等具體的方式表達,完美的展現知識的內涵,絕大多數的數學演算法則、自然界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屬於這一類。有些知識很難用具體的方式表達,詩詞鑑賞、宗教哲學、政治思想、經濟發展等,都需要大量閱讀而體現出其中的道理。知識的分類,尚可從專業院系所的設立、大學到博士班程度的學位,甚至各大學期望培育學術型或實務型的畢業生,而修正知識的內容。知識內容在本質上的多樣性,很難用某幾種特定的教學方式。

   日前在大學教學方式經常討論翻轉式教學、學思達、個案教學、實務實習、世界咖啡館等教學方式。願意投入討論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教學方式不能單獨討論。許多老師願意在網路上分享他們運用新教學方式的成果,但如果能有更多的教學情境揭露,將會產生更大的成效。我期望老師們能說明他們所教導知識的特性、學生的素質、以及本身在教學所累積的經驗與技巧。

   任何教學場域,都有教師的存在。教師在過去所累積的教學技巧與經驗可能不同,將老師配置到適當的科目,與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可能就是項難題。在提升教學品質中時,有時候應該思考教師所熟習的教學方式與其教導知識間是否配合良好,或是需要培養教師的新型態教學方式。

    學生也是重要的因素,具有不同背景的學生,知識吸收能力與慣性學習方式不同,是否能更適應同一種教學方式;例如來自大都會區與非都會區的大學生,在個案教學的表現上,呈現出積極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還會表現在求學目的、積極程度、吸收能力、個性差異等等。

    教學品質提升是目前國家需要積極處理的問題,沒有品質良好的教育,如何為社會儲備優秀的人才。教學品質是教學過程的結果,決定於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是過程的本身,教學環境在短期內,教師、學生與知識是固定的。唯有透過教師細微的觀察,調整教學方式,才能提升教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