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7人線上 (1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7

更多…

禪泉61.三字經12   傳統關係再定位  永定國小校長王瓊慈

     最近看到兩則文章,一文是大陸首都師大外聘教師王立華寫了一篇:我為什麼反對幼兒讀《弟子規》?一是六月九日自稱公民記者的洪素珠在臉書放上一段影片,飆罵老榮民引起爭議。這引起許多討論。

    先從弟子規談起,我的前提是:教師教學對於教材需要有批判能力,也要有轉化能力,選擇教材不能照單全收,也不能做單一價值的詮釋,要符合時代變遷,擇取合適的部分教育孩子。洪素珠事件則引發社會一片撻伐,究竟誰是土地的主人?

     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會期待平靜平穩,能夠過自己想要過的日子。但人是群體的動物,從出生到死亡一輩子約八十年的時間,每天和別人都緊密連結,息息相關。父母、夫妻、子女、家庭、朋友和工作形成複雜的生活網絡,需要其他人的協助,人我之間腳色的定位,行為的互動都會有一些基本的互動方式需要規範。

    共組家庭之後,夫妻之間要有夫妻的角色和義務,要有共同的理念才能夠締造美滿的家庭。有的孩子之後,孩子本身的教養,父母親的角色應該要有一定的準則,才能夠讓整個家庭維繫在溫馨美好的狀況之下。人具有感性和理性,有各種心理和生理需求,在人際網絡中,滿足個人需求在基礎,為了獲得關係的延續,人際間給予接納的互動個人必須受到節制,要有尊重,才有辦法發展出深厚的人類文明。

    當然社會組成的分子不可能永遠不變,家庭觀念薄了,家庭功能自然縮減了,這是消長的真理。現代全球化的時代來臨,資訊交流更加快速,人的眼界寬了,世界變大了,理解到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差異,面對傳統和新潮每個人的價值觀多元化,選擇當下卻更迷惘。我想人不能太貪心,一味追求個人價值觀的滿足,忽略群體社會化的需求。個人化的極致是孤獨的,無依的,也違反人性。每個人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但是免不了在互動中有所縮減。因此在維繫人的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有一個普遍的、不變的、不到的,而且是長久不太改變的東西在其中。

    一個國家的形成是政治實體,必有文化傳統,文化是養分無法割捨。而每一塊土地所居住的人民,來來去去,人類佔有土地是先後的問題,力量的比較,沒有永遠的主人。

    我想大家都能夠體會到,在當下有各種不同的人群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我們必須要尊重每個人,應該有的權利和義務,每個人也應該要理解到作為一個群體中的每個人必須要尊重,而不是自我中心。

    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長久的。我們無法割捨文化的價值,因為一個穩定的架構讓社會穩定的成長,當然有些經過時代的歷練,傳統價值觀並不適合現代人使用,但是人與人彼此之間愛的關係、親情的關係、權利義務的關係,仍然還是要靠法律、道德和傳統來維繫。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雜亂無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的社會關係,我們永遠無法追求和平。為了我們親近的人,為所愛的人犧牲奉獻是人性,甚至當我們自己能力夠的時候更要發揚博愛的精神,照顧、服務更多的人群,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夠更美好。

   看看這世界上戰爭不斷的國家,人民是多麼的受苦,孩子沒有辦法受教育,許多人的人生被埋葬在殺戮戰場上,完全沒有個人的生命喜悅,這樣對個人來說生命真的有價值嗎?民主的社會中提倡個人的潛能能得到發展,個人的潛能要得到發展,必須要有社會群體的力量來協助,共組家庭的雙親們宣示證明兩個人願意克服種種難關守護愛和家庭,而社會力量應該用來守護家庭不是用來撕裂家庭和族群。

   所以傳統的價值只是一個期望,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框架是可以更新,可以重新定位,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都是要建立尊重和愛的基礎上,這樣生活才能夠平凡平靜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