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時間是勵志最好的監考,也是養成習慣的食糧。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4人線上 (1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4

更多…

人氣:902
臣德 - 節氣與俗諺 | 2016-08-08 | 人氣:902

立秋

 (10587孟秋 瓜月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唐˙劉言史)

      農曆七月初,下半年度的第一個節氣,開始進入秋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大自然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收斂著保存能量,為過冬做準備。立秋前後,盛夏餘熱尚未消退,秋陽依舊熾熱,大地仍處於炎熱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稱。吹來的風稍有涼意,氣候將逐漸轉涼。

      古代在立秋當日,天子率領三公九卿大臣前往西郊祭拜迎秋神,一種遙敬大自然憐愛萬物、護國護民之情懷。民間流傳農曆七月地府鬼門開,於初一、十五、三十要拜門口普施供養好兄弟神,七月半各地方公廟慎重舉辦普渡的祭儀,對先民墾拓或逢天災人禍枉死者,行敬畏供養之功果助其解脫苦難,積善福報保平安。

      中元節普渡,豐富表達了台灣人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七月半,又稱中元節,是大自然界三界公中元地官大帝的誕辰日,巡視人間善惡賞罰赦罪之日,誡勉人間多行善積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普渡雖是道教科儀,卻與佛教「盂蘭盆會」意涵不謀而合,源自目蓮尊者為解救所生之母因在世貪念惡事墮於餓鬼道受苦難,懇求佛陀明示,佛感動其孝心,指示於七月十五日,集十方眾善之力,普施供養佛僧之功德可解救其母之惡孽。七月孝月,慎宗追遠、善盡孝道之美德,推己及人、憐愛眾生之仁慈,以敬畏之心,行孝、行善,締造祥和。

      此時,東台灣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應時的迎接金秋的到來;也是龍眼又稱「福圓」養生聖品的盛產季。

節氣與俗諺

  • 「雷打秋、對半收」、「雷打秋、稻仔像嘴鬚、甘藷像泥鰍」:立秋打雷,冬季農作物會歉收。
  • 「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六月立秋,漁業早結束;七月立秋,漁業晚結束,漁民收入較多。
  •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六月立秋,則會歉收;
  • 「一天落雨一天涼」:立秋後,降雨後溫度將下降,天氣漸漸轉涼。
  • 「六月颶,七月颱風母」:此時颱風最多,威力驚人,絕不能掉以輕心!

節氣與養生

      初秋,大自然呈現陽消陰長,為季節轉換過渡的時期,一方面維持夏季養生之道,同時要注意秋季特性的調節。季節交錯時期,注意均衡營養,強化脾胃功能,適當的體能訓練,增強自我抗體,排除長夏體內累積的溼氣。而秋季燥邪當令,易有口燥乾咳皮膚乾澀等現象,平日多補充水分、果仁類的食物調和金氣,如銀耳、核桃、紅棗、芝麻等,宜多吃滋陰潤肺的食品如梨、百合、蜂蜜、蓮子、白木耳等,切忌貪食乾燥之品而傷津耗氣,適當食酸性食材收斂肺氣如柚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具益胃生津的食材如豆腐、糯米、香蕉、茄子、黃瓜、南瓜、柿子等。

      立秋到白露時期,是青少年調整體質轉骨的好時節,同時要注意起居正常、適當運動、均衡營養,始能有好的藥效作用。

      秋氣已到,光陰匆匆年已過半,惜金好好衝刺,為自己寫下好的篇章。

 

  • 1) 金針花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