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所謂勤儉--
就是不斷的內外精進,直達內外都能喜悅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3人線上 (1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3

更多…

人氣:587
臣德 - 節氣與俗諺 | 2016-08-18 | 人氣:587

處暑

 (105823孟秋 瓜月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處暑後風雨〉(˙仇遠)

      熱在三伏,三伏天已過,夏季也正式結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有躲藏、終止意思;曆書記載:「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處暑,是反映著氣溫變化的節氣,大地氣候逐漸轉涼,但有時晴天午後的炎熱仍不亞於暑夏,可說是夏日的迴光返照。此時也是颱風頻繁的季節,其挾帶的風雨,對農務來說可是一大考驗。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地藏王菩薩的聖誕,手持金錫、掌握明珠的法相肅穆莊嚴,又稱「大願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久遠至今,地藏王菩薩渡化罪苦眾生的慈悲大願從未消退。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是一部開發心地寶藏的殊勝經典,正解地藏王的真實義,得以開發與生俱來堅信、善解、傳承的生命泉源,穿越時空啟動原始的奮鬥力,了悟生命究竟之法。

節氣與俗諺

  • 「處暑,會曝死老鼠」:形容暑夏的餘熱使得天氣仍非常炎熱。
  •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雲,占有颱風來臨,不宜出門遠行。

節氣與養生

      處暑,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陽氣收斂陰氣生,人體內的陰陽之氣也隨之轉換,在這轉換調整的階段,人體易有疲倦感,稱為「秋乏」。不同春夏的溼熱,初秋風大、濕度低,秋氣主燥,容易耗氣傷陰、口乾舌燥、乾咳、便祕、皮膚乾裂等。養生應順應大自然的變化,首要調整作息,早睡早起,午休小憩補眠,保持精神,並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帶動夏暑濁濕之氣流動,適當的體力鍛鍊,增強抵抗力。由於晝熱夜涼的溫差現象,有助於人體內陽氣的收斂,不急著遇涼則增添衣物,可漸進嘗試冷水浴,鍛鍊體內禦冷的能力,為寒冬做準備,但仍要衡量體質狀況,以免大意引發風寒。

      飲食上的調節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補充流質水分,不宜吃燒烤煎炸易上火的食物。可多食用糯米、黃瓜、鮮藕、荸薺、胡蘿蔔、豆腐、蜂蜜、百合、蓮子、薏仁、木耳、芝麻等具養陰潤燥的食材,以及梨、蘋果、葡萄、番茄、甘蔗等。清晨一碗糯米粥,能補充水分、潤燥,亦能健脾胃、補中氣,養足一天精氣神的來源。

      金秋大地氣息沉降始肅,養心調息於內斂祥和,平心靜氣地對待一切,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 1) 2010_9_10_18_5_33_7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