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多用心,多把心往深處用一點,答案往往都在裏頭等著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6人線上 (6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6

更多…

人氣:548
臣緻 - 弟子規 | 2016-09-19 | 人氣:548

三字經簡說(十七)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夏朝的易經喚連山,商朝的易經名歸藏,周朝則為周易,這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易經,雖稍有差異,而到了周朝,已然把易經的道理發揮得很詳盡了。
    遠古時,伏羲氏曾看見一隻龍頭馬身的瑞獸,由河裡飛出,其背有五十五個黑白點,這就是所謂的「河圖」(如圖一)。

   

   伏羲氏仰觀「天象」,俯觀「地法」,中觀「人物」,畫出了與三才有關的八卦,定住陰陽,這個叫「先天八卦」。到了黃帝時代,用─代表陽,--代表陰,並且加以組合,分布在八方,才成為八卦之體。(如圖二)。           

    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在羑里時,研究八卦,融入陰陽變化,將一卦變成八個卦,共有六十四卦,一爻又變為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變化更大,成「後天八卦」(如圖三)。           

    現今所用的是後天八卦,因是周文王所做,是為「周易」。文王作「卦辭」,定每一卦的吉凶。周公著「爻辭」,定每一爻的吉凶。孔子贊周易,著「繫辭」,將易經之理闡述得更完備。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假若孔子能再多活幾年來學易經,就不會犯大過錯了。可見明白易經的道理是多麼重要。易經主要是在說明萬事萬物的吉凶,好讓我們懂得趨吉避凶的方法,知道進退取捨之道。
   「易」是改變的意思,萬事萬物無時不在改變,雖變,卻有原則可供遵循。易經可說是一部高深的哲學書籍,有人說:「讀了易經能算卦。」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典、謨、訓、誥、誓、命都是書經的篇名,裡面所含藏的意思非常精微深奧。
    典:常也。常而不可改變的。這是帝王受天之命而登基的證明書。此是大事,非常慎重,內容不可亂加更改。有堯典、舜典。
    謨:謀也。是大臣獻上的計策,用以匡正贊助君王的施政方針,目的在幫助君王治理國家。有大禹謨、益謨、稷謨。
    訓:誨也。是大臣訓示啟迪國君,補救施政上不及之處,也就是勉勵君王對於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要加強實行。有伊訓等篇。 
   
誥:召也。這是君王頒發的號令,告訴天下人,以便新頒佈的法令能夠普遍實行。有大誥、康誥、召誥、酒誥等。
    誓:信也。國家要對某個地方或國家實行處罰,說明出兵的理由是替天行道,對於官兵的勇猛或退卻,以及敵方的頑抗與投誠,有各種不同的賞罰方式,皆一一表明清楚。這類的文書就叫誓。有甘誓、費誓、秦誓等。
    命:令也。國君對大臣發布的命令。如命某某人擔任什麼官職。命和誥有所不同,命的對象是大臣,誥的對象是天下百姓。
    「書經」因為它書寫了當時發生的事,且記載的都是堯、舜、夏、商、周上古時代的事,故喚做「尚書」。內容很多,而且各代寫法不一,因此孔子加以刪修,剩一百多篇。
    尚書在秦始皇時,遭到焚毀,到了漢文帝時,下召徵求全國書籍,卻找不回尚書,幸好有一位九十歲的長者伏生,能背出整部尚書,故口授尚書,共五十八篇。漢武帝時,魯恭王要擴建宅舍,旁邊是孔子的老家,他拆掉孔子的家,在牆壁中得到了「尚書」一部,這一部又叫「壁經」。
    由伏生長者的口授尚書,得到了一點啟示?如能背下一本書,就等於隨身帶了一本無形的書,可以陪你走遍天下,直到老,要用隨時可以拿出來,就像伏生一樣,這才是活書。何不趁著年幼記憶力最好時,多背一些書呢?

 

參考文章:三字經簡說(作者林美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