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每個起心依四維而起,每個念頭依八德論順序。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3人線上 (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3

更多…

人氣:1075
臣德 - 節氣與俗諺 | 2016-09-20 | 人氣:1075

秋分

(105922) 仲秋 桂月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著)

        秋分,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秋季的第四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而《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過了晝夜等長、平分秋季的秋分,晝漸短,夜漸長,天氣也逐漸涼冷。

        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聲始收;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指此時節將不再聽到轟隆的雷聲;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藏入土穴準備過冬;少降雨天氣乾燥,諸多水漥處漸乾涸。此時台灣的二期稻作進入抽穗末期,秋陽下的金黃穗花,在涼風中閃耀著,也預告著收成之日即將來到。

        史書紀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傳說因秋分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是十五的圓月,為以避免祭月時無月,祭月節由秋分移至中秋,流傳著中秋拜月娘的習俗。

        台灣教師節訂立於孔子誕辰的紀念日,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師者情懷不但令人敬仰,其周遊列國闡揚「禮樂治國」之理念,以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和同民心,移風易俗,國治民安,其真知灼見令後世尊崇稱之「至聖先師」。

        正值成熟的紅柿是這個時節當紅水果之一,饗嚐節令的清鮮產物,養生調和於自然中。

節氣與俗諺

  •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占豐年,打雷則占歉收。
  • 「八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已可看出豐欠與否。
  • 「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紅柿若出頭,羅漢腳就目屎流」:表示秋分後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節氣與養生

        傳統醫學認為人們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由於秋季天氣乾燥,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多屬溫燥;秋分之後,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多為涼燥。預防秋燥溫與涼的變化,平日要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鍛鍊方式可動靜結合,動如金剛禪拳、登山以強身;而靜則可調息吐納養氣以養身,動靜協調達到身心恬淡清爽、氣血運行順暢。

        此時自然界的陽氣趨附於收斂、閉藏,加上秋屬肺金,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重在益肺潤燥。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早起順應陽氣的舒長得以清淨肺氣,心境保持平靜祥寧,心念自積極正向出發。此時亦須注意防寒保暖、固護陽氣,以防風邪入侵,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飲食上,酸味屬收斂補肺,秋季適合多食酸味或甘潤的蔬果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秋梨、百合、銀耳、淮山、蓮藕、甘蔗、山楂、葡萄、蜂蜜等,但不宜食用辛辣燥熱、生冷之食物以養護脾胃,強健的脾胃功能有助於肺氣的健盛,協助體內五臟六腑之健全運作。

 

 

 

  • 1) 9492574_082002855000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