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每個起心依四維而起,每個念頭依八德論順序。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7人線上 (6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7

更多…

人氣:2370
臣揚 - 土壤養生 | 2017-11-10 | 人氣:2370

 

因為摯愛的牽手不幸罹患癌症,下定決心要以自身醫學專才,共同與妻子病魔抗爭到底,經過幾年的奮鬥療養,夫妻倆終於戰勝病魔,這位是我們今日訪談的主角—微生物菌專家洪博士(洪明文)經歷艱辛且困難照護養之路而重拾生命意義的洪博士與洪夫人,不但開始茹素,又有感於養生的源頭應在於食物的來源,而食物來源的安全其根本就是大地,於是洪博士放棄了多年的醫學成就,轉身投入了農業生技研究中,自身的醫學函養應用在農學改良研究上,研發能改變搶救環境的微生物菌產品,從根本來搶救改變土壤,讓農民所種植出來的作物,都能成為安心安全的農產良品。玉簧雅緻臣簧師兄與臣揚師姐,因禪泉土壤養生專題取材,特地前往台中拜訪這位年屆七十外表卻如同五十多歲,永遠充滿研發熱情的醫農鬼才。

 

(以下拜訪問答,洪博士簡稱洪,臣簧師兄簡稱簧,臣揚師姐簡稱揚)

 

 

揚:博士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來和您請教土壤養生相關問題,在這裡首先要請教博士,我們要如何認識土壤?要如何能知道土壤存在的問題?

 

洪:我們台灣現今的土地,長期以來因化學肥料、農料的濫用(包括動物糞便肥),其實已經造成土壤的壞死,不但有物理性的惡化,還有化學性的惡化、生物性的惡化、板結性的惡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現今的土壤沒有生物相,好的土壤裡的生物相,以專業術語來說,應存在著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動物界、植物界及真菌界的物種,不過土壤沒有生物相的問題不只是台灣,全世界都面臨到這樣的問題。

 

  想知道土壤的好壞一定要有工具來輔佐,用手及肉眼是不準的,簡單一點的,若想測土壤酸鹼值,我們可以在藥局裡買試紙來測試,不過再想再精準一點的,我們可以用像這樣的測試儀(如圖)插入土中檢測,農民們也可以將土壤送往類似農檢所或中興大學等具公信力的認證測試單位來檢測土壤裡的酸鹼成分,不過我想說的是,想要改變土壤唯有改變土壤的生物相,才能真正改變土地。

 

 

 

簧:因為"微生物"這樣的字眼讓人感覺好像很神祕,若一般人對"微生物"的印象較為不清楚或抗拒,我們要如何讓一般民眾認識"微生物"?要如何切入?

 

洪:這個不用擔心(笑)!現在的知識普及快速到令你我難以想象,大家都是聰明人,以農民來說,因為政府農業單位在這幾年來早已大力推廣將微生物菌運用於農作上,所以現今農民已有99%對微生物有所認識了;而一般民眾更妙,透過優酪乳、啤酒酵母和醃釀製品也已對單一微生物菌有所概念,所以我個人看來,微生物菌的運用對人們來說沒有接度高低的問題。

 

 

 

揚:微生物"對植物、人體、土壤有何好處?我們該如何接觸或防範?

 

洪:現今土壤的添加物就是造成土壤敗壞的元兇,要有一個概念,土壤的生命來自大自然的生物,配合陽光稱之為光合作用,這才是正確的。而為何我要如此致力於研究推廣微生物農作材料?要知道當今土壤的好壞,決定性就在於土壤中的生物多寡,微生物農作材料可以讓土壤開始運用自然界的生物來自我還原,使土壤中的生物相回復到早期無化學及農藥的狀態。

 

  不過微生物菌的好壞也是有分別的,深奧一點說,世間千百萬種菌,簡單分就是耗氧菌及厭氧菌,要活菌才會有效果,好一點的是綜合微生物菌,就類似我所研發的微生物材料,那一滴原生母菌就高達台幣五百萬元,還不但耐高溫也耐低寒,重要的是,它是再生菌也是綜合菌,而一般市面上販售的土壤改良劑都只有單一科目菌,成效有限;再教你們菌種好壞最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包裝好後,瓶子會收縮,代表菌種將瓶內的空氣全吃掉成真空狀態,代表瓶內的菌很優良,保存上一百年也沒問題,而這樣的菌對人體、植物和土壤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樣的菌種提煉只有在特殊菌裡才有,只不過母菌種源取得不易價格高昂,像我要研發都要向美國方面透過一些關係才訂購得到,也許很多年會說國內也有,但可以告訴你們,目前國內食品研究所提供的菌種都只是單一類單一科的菌,經提煉後,成效有限,像是農民所熟知的蘇利菌,以目前提煉技術所提練出來的產品,因活性只剩一點點,所以成效就有限,這也是我為何這麼費功夫找菌源的原因。

 

 

 

揚:生物科技、食農安全與微生物之間的關聯為何?

 

洪:現今基曾農民都了解植物所需的生長條件,除了陽與水外,最重要的便是氮、磷、鉀三元素。土壤的酸鹼值、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電導度、中金屬離子等都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的能力。化學肥料的生產不但浪費地球資源,流失的肥料流入河水中,還會造成優氧化,破壞環境生態,農民施予過多的肥料消耗過多的能源,造成改變原本土壤的特性,這也是收成愈來愈差的原因。

 

  我以生物科技的技術來製作微生物菌種,因為我要從根本改善農產品的源頭—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可生產植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又能自行分裂,吸附在壤中不易流失,因此可以成為半永久性肥料,如此一來農夫不用常常施肥,環境又不受污染,農業生產可以減少成本,種植出的植物乾淨衛生,真是一舉數得。

 

  白話一點說,菌的營養源就是土壤中的壞菌,當土壤都充滿益菌就能讓土壤強壯,而強壯的土壤可以提供足夠的養份給農作物,不再使用農藥和化肥,這樣的農作也是優良安全的食品,到消費者的口中是安全的食物。舉個例,我研發的環保劑為何能讓田地的害蟲減少,就因為它能分解一切害蟲的內臟,使農作的病蟲害不再,對蝸牛尤其有效,不過也不用擔心對人體有所傷害,因為它對所有脊椎動物是無用的,像是老鼠還有蛇就不行。

 

  

揚:目前政府的前瞻計劃中,有一部份是針對農業方面的,對於教授你會去申請這些補助金用於微生物農作改良嗎?

 

洪:我個人是不會去申請的,但我希望農民朋友有需要的可以去申請,配合政府的政策。

 

 

簧:重陽節來賓小冊子中,有提及禪泉半月刊,即將滿一百期,誠摮邀請教授是否願意針對土壤養生來寫專欄,讓更多民眾來受益,在此再次邀請教授共襄盛舉。

 

洪:對於將所學知識傳播給眾人知曉我是十分樂意的我現在微生物菌推廣規劃重心放在國外,行程安排較為緊湊,所以在知識的傳播上,我能做的就只能提供相關資料供你們使用,這一點希望你們體諒。

 

  

  與洪博士愉快交流了一個多小時,帶著滿滿收穫我們告別了台中回到了玉簧雅緻,把今日的交流化為了文字,願大家都能愛養萬物、愛護大地,讓我們能回歸當年真正美麗無污染的寶島台灣。 

 

 

  • 1) 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