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動力來自於絕對的熱情,持續無限的熱情就有成功的力量。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4人線上 (1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4

更多…

生物動力農法實踐家  

           陳世雄:循環經濟下沒有真正的廢棄物

 

       位於彰化溪州鄉的City Bear 生態農場,豐富的自然生態主打著零廢棄物、零汙染的生物動力自然農法,其幕後的推手是台灣有機農業推動的先驅,服務於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陳世雄博士。採訪的前幾日,陳院長剛結束在南華大學隆重舉辦的「2017有機農業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東亞論壇」,會中邀請到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副會長等多位國際學者,對有機農業的發展切磋研議。陳世雄院長會中提出的「生物多樣性與零廢棄物有機農業」深受國際學者讚賞極力邀請至國際分享。這位創立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身兼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協會理事長,獲得2017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頒發「有機農業貢獻獎」至高榮耀的學者,是一位理想實踐家,只要是對的事情交到他手上,必能在一片廣闊的礦土中看到閃爍的亮點發光發熱。

走入有機推動的初心 人性基本的關懷

       出身自彰化農家子弟的陳世雄,對農務工作一點都不陌生,從小跟著家人務農也造就他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困難的台灣農民奮鬥精神,往後的求學求職也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在中興大學農場擔任場長的陳院長,發現施時慣行農法長期噴灑農藥的18頃大農地,僅能有18萬元的收成,卻讓農場的技士賠上健康的身體罹患肝病。陳院長毅然的決定停止農藥的施做,決然轉型為有機農業,陳院長自學摸索不斷的諮詢專家,克服種種困難,三十年前便成立了第一個國立大學有機農場,有著稻間養鴨、果園養鵝、養雞吃蟲動作物和諧共存的自然生態。

       「吃進人肚子的食物,怎麼可以有毒?」這出自人性基本的關懷,卻在現今社會變成是一個可以選擇、甚至不被重視的現象。正當陳院長準備著退休生活的規畫時,在自家附近巧遇農友高興的和他分享現採無農藥供自食的果實,孰不知另一處施做農藥的果實正打算收成送至集貨市場,更親眼看到自家農地承租給人種植高經濟價值的象牙木,也是時常噴灑農藥。陳院長與夫人有共識的決定收回自家農場,攜手打造一個友善種植的有機農場,體驗優質健康的有機生活。

農場處處是循環經濟概念的美麗組合

       冬至一早來到了City Bear農場,現是陳院長餵雞的時間。陳院長帶我們進入農場,經過果樹、旁有樹肥區、穿過了水池、一個個蜂箱排列,看著蜜蜂向上竄飛的方向,指著牠們應是飛向溪州公園採蜜去的、又經過一台木醋液製作機可以稀釋用來防治病蟲害、快步進入半開放式的雞舍,內有培育黑水虻的專區,前半段是草莓園上頭飛的是黑水虻的成蟲,進入另一半的雞舍,剛剛院長就在這兒餵雞,雞吃的是黑水虻優質蛋白質的幼蟲,烏骨雞親孵著自己下的青殼蛋、走出雞舍有兩區綠意盎然的蔬菜區,多樣化的作物、突然成群雞黨蹦蹦踏步出現,原來院長正賞給牠們早餐吃,挺樂活的在這農場裡蹓達、旁也還有一個鵝園,與朋友帶來的兔子一起共同生活著。這裡所見的組合,時間軸展開的是一段段有機生活的故事,逐漸拼湊成農場豐富的自然生態。

       陳院長洗淨雙手,用農場親採的肉桂葉燒起茶,淡雅清新的茶香,訴說起一段段農場內主角的故事,也訴說著面對台灣有機農業推動的心路歷程。

       「有機農業沒想像得困難,土壤照顧好,多樣化種植,植株根的分泌物能提供土壤內微生物養分。」陳院長對於施用農藥、化肥內含的硫酸成分,只會造成土壤酸化劣壞,怎麼能因為土壤品質變差而選用強加化肥的方式耕作,這是倒果為因,完全沒去思考土壤劣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我著手整理這農場時,先挖了個水池,自然的青蛙、蜻蜓等生物就出現了,果樹旁也都挖個洞,埋下樹皮堆肥,耕作區覆蓋上稻草,可以減少病菌,稻草腐爛後也可變成肥料,盡可能的保護土壤恢復其內的微生物生態,微生物的排泄物又增加土壤的肥沃。」生態中存在有好的微生物菌種可以說是農場清理的好助手,有效消除壞菌,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同時強健益菌,能讓整個生態自然、活力盎然。陳世雄院長善用微生物菌的功效,每個星期會在雞舍內灑一次EM菌,雞糞在數小時內便能被分解,雞舍內幾乎無任何異味,大小朋友進來都不會害怕。在雞的飲用水也會和入些微EM菌,每隻雞活力十足好有生氣。還有當新的蜂箱準備養蜂時,陳院長也會先用EM菌擦拭蜂箱有絕佳的環境歡迎蜂群們進駐。

       微生物菌的發現來自於日本沖繩的一位學者,專門研究各式各樣的微生物,每日研究一種微生物,而每日研究留下來的菌液收集在一容器中,裡頭有著數十種的微生物菌液被學者在不經意中倒在地面上,卻意外發現這塊潑有微生物菌的地面上的作物長得特別的好,而這些好的微生物菌種便被稱為「有效微生物(EM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有了益菌幫忙維持了健康自然的生態,陳院長更提出了「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也就是生物動力農法施作的概念。簡單說:循環經濟是零廢棄物、零污染的,其目的是要促進更好的資源使用效率,消除廢棄物及避免自然環境受到汙染。也可說是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沒有真正的廢棄物,回到系統觀念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衝突。應用在農作上可以這樣簡單的解釋:利用植物作物的殘渣做為動物的飼料,而動物的廢棄物也可做為植物作物的肥料。

循環經濟代言人~完美的昆蟲 黑水虻

       循環經濟的做法是可靈活運用作多元化的配合,每一個產生的物質均能找到有效再運用的價值。陳院長用農場內的一個實作作例子:「黃豆作成豆花、豆腐後的豆渣一般會集中丟棄或焚燒,豆渣就是作物的廢棄物,我拿來混著糖蜜、EM菌來養黑水虻的幼蟲,這就成了動物的飼料了,有豐富蛋白質的幼蟲又可拿來餵雞,雞下的安全優質蛋給人們食用。而雞的排泄物也有益菌作有效的分解。」這個農場,處處擅用著循環經濟的概念,一個從自學、試驗,到成為示範、教學的農場,現已是足以於國際分享卓越成果的時候了。

       說到循環經濟,陳院長介紹著在農場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時聽聞其名的「黑水虻」。黑水虻的幼蟲能夠攝食禽畜糞便、屍體、堆肥和垃圾廚餘,生產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雖和蒼蠅習性相似,但成蟲並不會進入室內擾人,一般僅吸食植物葉面上的水珠,繁殖期進行交配與產卵,每一個卵約5-6天能孵化出500-800隻的幼蟲,約18天化蛹,6-7天羽化成蟲,其繁殖力非常強。黑水虻將農業廢棄物或廚餘,轉變成乾淨的蛋白質飼料和有機堆肥,如同佛家所說的化「煩惱」為「菩提」,讓廚餘不再成為環境髒污的來源。同時也能解決一般施用禽畜飼料中以魚粉與骨粉作蛋白質來源所衍生的問題。海洋中的大魚供給人食用,只好抓小魚做成魚粉,數十年後海洋生態資源將面臨枯竭與失衡;而骨粉內含動物蛋白質可能變性感染狂牛病,其後果更加嚴重。如此重要的發現與實驗成果,陳院長大力推廣養殖這「完美的昆蟲」黑水虻,希望台灣的所有的農場與畜牧場,將不再有廢棄物汙染,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院長一手打造的農場、雞舍內的循環養殖,不但符合人道、友善,母雞自己孵蛋更能保留種源,減少外來品種帶來病毒感染的問題。陳院長認為重新解析養殖方式,勇於學習檢討,是當代政府推動政策應當正視且須做足功課,縱然必須要挑戰慣行大規模密閉式的養殖、仰賴疫苗來做防疫的方式,保障自然生態能正向、健康的循環才是當務所及,更應當學習效仿的。

同為養蜂人的心聲 無農藥生產的重要

       提到政策的推動,陳院長談起了去年台灣大量蜂群中毒死亡的危機,這是對自然生態上是很嚴重的警訊。愛因斯坦說過:「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人類活不過4年。」同為養蜂人家的陳院長做足功課,說明了如此嚴重的原因:「因為蜜蜂採花蜜負責天然授粉,沒有蜜蜂授粉,必會影響各種農作物產量,但近年來全世界環境惡化,對蜜蜂劇毒性農藥多、蜜粉源植物減少,蜜蜂的確大量減少中。」台灣今年的蜂蜜產量為歷史新低,量少價格提高,而大量蜂群的死亡,蜂農質疑跟政府開放使用在荔枝、龍眼樹農藥益達胺施用有關。這種類尼古丁具有神經毒,在歐洲跨國研究已證實會嚴重危害蜜蜂,展開田間永久禁用的計畫。陳院長認為這樣的認知仍不夠全面,農藥殘毒也可能讓人類得到失智症,而中了神經毒的蜜蜂即使沒死也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蜜蜂是採百花蜜,是環境的指標昆蟲,應全面禁止益達胺使用在果樹、蔬菜,同時推動農業減少使用農藥與除草劑,才是真正的防治工作。

       面對不正確的觀念作為政策推動,陳院長也從不畏事態是否牽連廣泛或現實的改變要接受多大的挑戰,仍堅持要反應出事實的真相。當無論是生產端或消費端、甚至教師、官員在無法確認決策或訊息的正確性時,握有正確專業知識的人更有責任負起教育再教育的角色。

       在一次赴金門參與農校教育相關會議,友人提起金門沒有蜜蜂了,要不要來試養蜜蜂,陳院長嘗鮮的答應了試養一箱看看,沒多久蜂巢變多了,這可激起了陳院長追根究柢專研的精神,認真的觀察蜂群的生態、作息、如何養護蜂箱、收集蜂蜜。從105年的1個蜂箱,很快地增加到12箱,現在已有邁向24箱的準備。一向都與夫人一同照護農場的陳院長,為了蜜蜂的生態循環,也學習著自行採收蜂蜜,當起正職的養蜂人。花季期間1週可採有38斤的蜂蜜,要吃到這質佳純香的生蜜可是要排隊了。這生活在遵循循環經濟農場下的蜜蜂大概住的格外安心,產量豐富品質佳帶來的小額經濟效益,可是陳院長意想不到的收穫與成就感。

正視食安問題 推進《有機農業促進法》

       在陳院長的農場內,雞也在生態循環中佔有重要的位子,但雞的飼養一開始並不出現在院長的規劃裡頭,為了吃自家生產的雞可是有故事的。「起先家裡來了個友人送的綠頭鴨,母鴨喜歡到草叢下下蛋,有時一窩二十多顆,但兩個晚上就被蛇給全部吃光了,我便到超市買了兩盒水洗雞蛋,放在蛇會經過的路線,心想著蛇先將雞蛋吃飽就不會再去吃鴨蛋。但沒想到市場的蛋蛇一顆都不吃,還是選吃了鴨蛋,我變好奇的問了養雞的朋友為什麼蛇不吃雞蛋。朋友告訴我,雞蛋上市前經過的水洗,是混有殺菌劑、防腐劑、漂白劑等,蛇敏銳的嗅覺一聞到藥水的味道,當然不會吃。所以,蛇不吃的蛋給人吃,我便決定要自己養雞下蛋來給親人與朋友吃。」相信陳院長分享這段故事已無數次,就是希望大家能認識光鮮外表的產品背後,隱藏了多少令人不知看不見的危機。

       去年七月,推動多年的《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行政院終於通過正式進入立法程序,這部國內首次針對有機農業發展量身打造的專法,是陳院長在十多年前既有的想法。陳院長認為台灣在這10-20年大力推動有機農業,卻還不到1%的農田進入有機行列,如此推動進展太慢,對台灣未來糧食安全與飲食安全問題的解決是一大障礙。《有機農業促進法》不但重新整合產品管理措施與產業輔導規劃,更納入「參與式查證體系(PGS)和其他友善耕作生產者」(第二方驗證,生產者和消費互相監督和互保)為輔導對象,屆時便能促使更多友善環境、支持健康生態理念的人得到補助。陳院長慎重的強調著:「有機認證,不是單指不用農藥,更意味著對健康生態、公平、關懷的落實。」

誠心 將帶你走上對的路

       這一路走來,從在中興大學經營農場到系主任、總務長、一直到擔任明道大學校長、至今即將於南華大學科技院長退休的陳世雄,眼看這兩年與校長極力打造一個「零汙染、零廢棄物」的生態校園,將環境永續的概念落實在校園生活、課程研究、社會服務、產學合作、國際研討上,多項的努力不但獲得企業永續「金獎」,更榮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肯定。陳院長自信的風範散發著:只要是對的事情,沒有做不成、做不好的。因為陳院長篤信:「誠心誠意地做一件事,就能感動到人。」也因為如此,台灣有機島的夢一直放在陳院長的心上,以身示範的走在前頭,告訴大家這是可行的。

       農家子弟出身的陳世雄,流著傳統奮鬥堅毅不撓的精神,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特,發掘其存在的特質,美麗的展現組合出無所不在的自然與祥和。用生命的軌跡勾劃的有機生活,不但親身實踐了,還邀請你我入園共享。

 

 

  • 1) 厲行生物動力農法,作物間作,以稻草敷蓋土壤.JPG
  • 2) 黑水虻-不擾人的成蟲(左下)、豆渣再利用飼養幼蟲(右上).jpg
  • 3) 微生物菌液殘留可做為肥料澆菜.jpg
  • 4) 陳世雄親身力行循環經濟有機示範農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