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讓自己創造奇蹟給自己看,而創造奇蹟就是以放空為基礎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4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詩經·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詩旨:祝願家族昌盛。這是一首讚美諸侯公子的詩。《荀子》亦雲:“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惡殺,麟在郊野。”大抵是一種兆示“天下太平”的仁義之獸。所以後儒贊先王之聖明,則眉飛色舞于“麒麟在圃,鸞鳳來儀”;孔子生春秋亂世,則為魯哀公之“獲麟”而泣,以為麟出非時也。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麒麟的腳趾,仁厚的公子。哎喲麒麟呵!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麒麟的額頭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喲麒麟呵!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喲麒麟呵!

    朱熹《詩集傳》“文王后妃德修於身,而子孫宗族皆化於善,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的解說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孫”而言;但《毛詩序》則有“《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之說。

    讚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所謂“麟”,其實就是糜,鹿之一種而已。不過古代傳說中的“麟”,卻非同尋常:據漢劉向《說苑》稱,“麒麟,麕身牛尾,圜頭一角,含信懷義,音中律呂,步中規矩,擇土而踐,彬彬然動則有容儀”。

 明白“麟”在古人心目中有著尊崇的地位,即把握本詩所傳達的熱烈讚美之情。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化出和疊印兩幅美好的畫面:入眼的是那“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的仁獸麒麟,悠閒地行走在綠野翠林,卻又恍然流動,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來。仁獸麒麟與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輝映,令人升起一股讚歎之情。於是“於嗟麟兮”的讚語,便熱情沖口而出,振響了短短的詩行!二、三兩章各改動二字,其含義並沒有多大變化:由“麟”之趾,贊到“之定”、“之角”,是對仁獸麒麟讚美的複遝;至於“公子”、“公姓”、“公族”的變化,公姓猶言公子,特變文以協韻耳。公族與公姓亦同義”。如此迴旋往復,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斷交替出現,耳際是“於嗟麟兮”之聲的不斷回盪。視覺意象和聽覺效果的交匯,營造出一種興奮、熱烈的畫意和詩情。

    這是一首讚美貴族公子的詩,為慶賀貴族生子的讚美詩;古代的王公貴族,總要自誇其身世不凡,所以希望他們的後代是“龍種”、“麟子”。這首詩用於恭賀貴族得子的場合,大約正能滿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虛榮、自尊之心。然而,自陳勝、吳廣這樣的平民,喊著“王侯將相甯有種乎”揭竿而起之後,凡俗之家便也有了願得“麟子”的希冀。在這樣的背景上反觀“麟之趾”,則能與仁獸麒麟媲美,而可熱情讚美的,就決非只有“公族”、“公姓”了。

參考文章: 詩經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