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功夫是覺來的,技巧是學來的,
覺時,使心定氣定
學時,使心浮氣躁;
慎思,篤行也。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3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3

更多…

人氣:2062
臣揚 - 土壤養生 | 2018-07-18 | 人氣:2062

上植農場  黃福壽、黃博典

致力於友善環境宣揚的父子檔—黃福壽、黃博典

 

 

  《詩經.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召伯,即召公,周朝有名的德賢兼具、勤政愛民的政治家。他勤修文王之德,敬天保民,亦重視民風教化,提出「敬德」、「殷鑒」等思想,對周朝以德、禮治國影響鉅大。

 

  禮讓,圓融待人的表徵也是謙遜處事的態度更是良好品德的第一要件。國曆七月十三日,感謝NADA莊貴枝教授再次牽引,這一次我們來到了西螺上植農場,拜訪為有機農業發展而努力,並致力於友善環境宣揚的父子檔—黃福壽、黃博典。

 

 

土壤健不健康 看菜根就對了

  「來~來~車子停這裡,這位置比較好停。」身穿黑色綉有「農8」字樣的上衣,一雙烔烔有神的大眼,蓄著短短落腮鬍,圓圓的臉上充滿親切、有禮的笑容,招呼著我們將車子停在特地留空位上,他是我們今日的主角之一—黃博典,上植農場創辦人—黃福壽和郭美秀夫婦的三兒。

 

  進入黃家的客廳,充滿台灣人情味的問候聲隨之響起:「來來來,坐這裡~坐這裡~這裡的位置大,比較好坐。喝杯茶,我先跟你們介紹,等會去農場看甲有。」一位頭髮參雜著白絲的中年男子出現在我們眼前熱情地招呼著,同樣的圓臉,同樣的親切笑容,一看就知道是博典的父親。黃爸爸招呼著我們入座,走在最後面的黃博典,等到所有人就位坐好後,自己也跟著坐了下來。

 

  「種菜算是我人生第三份事業。」黃爸爸聊起了當年務農的經過:「大概十多年前,我們夫妻倆從三汴頭(莿桐義和村)租了四分地的溫室,我們的務農生涯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在一旁專注聽爸爸說話的黃博典,等爸爸的話告一段落後,略帶含蓄地笑了笑,對著我們補充說道:「當初我爸媽租的那個溫室,什麼都種不成,甚至還有半年完全沒收成的記錄,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那塊地幾乎沒養份。」

 

  「後來怎麼處理呢?」我們不禁問道。

 

  「畢竟地都租,錢也投了,問題總解決!」黃爸爸喝了口水,深深吸了口氣,當年面臨的窘境、心中的苦彷彿又回到眼前,黃爸爸咧了咧嘴角,露出一抺驕傲的苦笑,娓娓道出當年情景:「那時我們知道土裡的營養份不夠,但也不知道要添什麼才好,沒辦法,只有四處找那些有種田經驗的人請教。老天有疼惜,我們遇到的人都很熱心,樂於將經驗與我們分享,我們一學到新的方法就趕快拿到農地裡研究試驗,效果不好就再問再學,總歸一句:真的是拚了命在做。」

 

  「當時三汴頭的人都種空心菜,因為生長期短收成快,周轉也比較快,所以我們也跟著種;只是人家五厘地正常產量是1.2噸,我們努力很久種出來的菜量卻還不到0.3噸,量不好就算了,連賣相也差,每次交菜時,菜番仔(通路商)總會忍不住嫌上幾句。」黃爸爸繼續回憶著當年的情景,「那時看別人的菜量和賣相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心裡頭都很辛酸;養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那時都告訴自己,這是老天的給的磨練,用這樣的信念,我和太太咬緊牙根,一次又一次試著改良營養配方,還好,真的被我們挺過來了。」

 

  「可以跟大家分享給你的丿步嗎?」我們問道。

 

  以我的經驗我們可以用作物的發芽率土地的色澤和作物的成長過程來判斷土壤到底健不健康。」黃爸爸大方地分享他的經驗:「其實土有沒有健康,作物能不能長的好,看作物的根鬚就知道了。像我是種空心菜,每株菜的根大約要30若菜的根只冇20條時那就是有問題了等一下去農場時我拿菜給你們看就懂了。

 

  「土壤最重要的是有機質像我們家就拿黃豆、腐植物、蔗渣等這些天然物質加上複合活菌,發酵腐熟後再加入土壤中來增加土壤裡頭的養份。腐熟是很重要的步驟要另外找空地做堆積,當堆積物發酵溫度達到60-70度時,會有殺菌效果,但堆積物中的氨基酸等營養質還是會留住。若沒有經過腐熟程序,直接用於作物施作,這些添加物就會在土壤內進行腐熟,腐熟過程,那溫度對作物根部會有很大的傷害。有時我們也會遇到土壤黏密不夠鬆軟的時候那種土質會影響作物的根部發展遇到這樣的情況產生時我們就會將玉米桿、椰殼等較粗纖維的物質加在土裡好增加土壤的蓬等一下到了農場你也可以摸土摸看看。」

 

   

 

循序漸進 有機種植不會太難

 

  分享了黃爸爸的養土經驗後,我們就準備實地參訪農場。跟著黃家父子一同起了身走出黃家大門,黃爸爸跟我們打了招呼後,開著小貨車先行一步,而黃博典則騎著摩托車,在我們車前幫我們嚮導指路。約十分鐘車程後,一個轉彎,我們進入產業道路,來到一座溫室大棚前。

 

  「位置幫你們留出來了,停這兒,車子比較好停。」先我們一步到溫室的黃博典,對我們招了招手,親切地引導我們停車。

 

  「這是我們家的其中一個溫室,目前正在採收。」開啟大門,黃博典帶著我們一同進入的溫室內部。溫室裡頭的面積比想像中大很多,五六個工人正快手快腳地採收成熟的空心菜,而大片的翠綠隨著採收工作的進行,也逐漸被裸露的黃褐泥土所取代。

 

  清新的土香迎面而來,採收後的土踩踏起來有點鬆軟,走過去腳印還會在上面印上痕跡,感受著好土的氣息與彈性,我們和黃博典聊了起來。

 

  「務農很辛苦,我爸媽剛投入時,沒有什麼機具協助,很多工作都要靠人工,我常看到他們拿著鉛筆(鏟子),一鏟一鏟地把那些腐熟物加入土壤中。這些過程我都看在眼裡現在他們的年紀大了,我想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決定回來幫忙,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幫父母申請履歷認證。」屬於青農返鄉的黃博典說起他返鄉的原因和參與家中農場認證的經過。

 

  「當年為了生活和生存,我爸媽只能採慣行耕作來達到蔬菜的產量。雖然迫於現實採取了這樣的方式,但父母親一直存有種菜是要讓人身體健康的想法,所以他們不斷的請教與學習,儘可能的採友善栽培的方法耕作,再慢慢地,一步一步將作物種植有機化。我們家申請履歷認證的過程還算順利,跟我爸媽的作法有很大的關係。」

 

  提到認證黃博典的話匣子開了:「履歷認證是目前的主流除了有明確的用藥規定和採收規定外它還有完整強大的追踪系統以農民個人為追踪標的農民用藥和採收都能被查的很清楚是很被信任的認證制度。」

 

 

  蹲下身掬起一把土黃博典把土攤在手心讓我們看說:這裡頭就含有我爸剛剛說的粗纖維物你們摸摸看鬆鬆的。」伸出指尖,揉搓著黃博典掌心中的泥土,鬆鬆的土感好像會呼吸。等我們感受完了,黃博典把土拋回農地,繼續介紹著:「我們家目前全部的種植面積是1.7甲地,大部份都是溫室種植,只有四分地是露天耕作,以空心菜為主要作物,偶爾會輪作莧菜改變土質。去年七月,所有的溫室產區已經全面通過了有機認證,在有機農作上算是有點小成果。」

 

  「露天種植的部份沒採有機種植嗎?」我們問道。

 

  提到露天種植,黃博典露出了有點無奈的笑容,向我們解釋露天種植難處之所在:「露天種植少了一層保護,容易被污染,病蟲害防治也很不容易,以我們家現在的能力和體力還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以只好採慣行。但是就算是實施慣行耕種,我爸媽也有他們的堅持,他們認為就算要用藥也要良心用藥,所以不斷去上課,我們農場的地只用對人體沒有傷害的農藥來噴灑,有爭議及有毒害的一律不用,如此一來,我們家用藥的成本支出比起一般農地的用藥支出,至少多了一倍以上。」

 

  

 

理想 要靠努力實作來圓滿

  

  「露天要推動有機種植有一定的困難度污染是最大的原因環境污染鄰園污染都是問題雖然溫室可以杜絕一些污染源,但那後續的設備保養對一些農民來說算是很重的負擔所以我很認同莊教授的觀點將友善環境的農地整合,創造有機種植的自然環境”,想有機無毒,從大地的環境處理才是根本之道。」

 

  向我們展示身上的黑色上衣,黃博典說道:觀點的建立我認為很重要,無法一下子進入有機沒關係,我們先從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慢慢做起,這是我所屬的農8小組制服,我們現在在進行的,就是讓慣行的農地慢慢減少,讓農民慢慢轉型,一塊一塊慢慢朝著友善環境的路走。」

 

 「我深信讓農民彼此監督最好的方式,以專業監督專業,相互幫忙,現在被熱烈討論的PGS系統就是這樣想法在執行。」提到自己的理想,黃博典臉上閃耀著光芒,「要改變農民現有的想法很難,只能努力做、努力勸,要成就美好的願景,在推行過程中,是需要一些有理想的傻瓜來努力執行。」

 

  跟著博典,我們走進溫室深處,幾個採收空心菜的身影裡,一個在中間採收的婦人,她所坐的位置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讓位的感覺,跟常常以行動讓位給他人的黃博典好相似。

 

  看到我們一行人走了過來,婦人將手中的工作停了下來,親切問候著:「天氣熱哦,整個臉紅通通的,博典有沒有拿涼的請你們喝?要不要帶點菜回去煮?」走近婦人身旁,黃博典笑了笑,如同孩童撒嬌姿態般摟了摟婦人,介紹道:「這是我媽媽。」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有德性、有善念的人,他的影響力深遠的,在黃家身上,我看到了詩中召伯的影子。所有願行的難處,會被擁有禮讓品性的有德之人一一化解的,台灣大地的生機,一定會在這群有善念理想人們的努力下,逐漸蓬勃茁壯。

  • 1) 博典與媽媽郭美秀
  • 2) 笑一個,青菜有水嘸.JPG
  • 3) 黃福壽、黃博典與本會臣簧師兄合影
  • 4) DSC_0359.JPG
  • 5) DSC_0357.JPG
  • 6) DSC_0359.JPG
  • 7) 豐收,是不斷努力打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