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所謂勤儉--
就是不斷的內外精進,直達內外都能喜悅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3人線上 (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3

更多…

人氣:209
臣簧 - 審閱區 | 2018-08-13 | 人氣:209

王熙(201280年),字叔和,高平山陽郡(今山東微山縣)人,魏晉時期著名的醫學家、醫書編纂家,他學識淵博,為人誠實,最後當時的太醫令,在中醫發展史上,他有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傷寒論》,另外是著述《脈經》。

      王叔和年幼時是在貧寒中度過的,嚴酷的現實生活,使他養成勤奮好學,謙虛沉靜的特質,他酷愛醫學,因此學習了不少古代醫典,並逐漸學會了診脈的醫術,剛開始行醫時,因為家境貧窮,只好背著藥箱四處流浪,常常吃住不正常,後來由於他治癒了不少疑難病人,請他看病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他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

    王叔和約32歲時候被選為魏國少府的太醫令,藉此機會得以查閱,魏國少府中珍藏的歷代著名醫典、醫書及經驗良方,之後他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逐漸吸收扁鵲、華佗、張仲景等古代著名醫學家對脈診理論學說,並融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經驗,進而整理出歷史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統的脈學專著——《脈經》,此經總計10萬多字,10卷,98篇,是現存最早脈學專書,它總結西晉以前的脈學經驗,將脈的生理、病理變化分為24種脈象,對後世的脈學影響甚大,使脈學正式成為中醫診斷疾病的一門科學。

     王叔和所處年代,戰爭連年,身為太醫令的他發現,即使是幾十年前才完成的《傷寒雜病論》也已散落佚失殘缺不全,深知這部醫學醫著偉大價值的他,決心保存此曠世的奇書,於是開始四處搜集張仲景舊論,終於成功地整理和修復,將其保留了下來,就是今天見到的《傷寒論》,但書中只整理出傷寒部分,雜病部分遺失,但由於他對《傷寒論》的整理使得《傷寒論》能夠流傳至今,對後世醫學影響甚遠。雜病部分直到唐朝時,人們發現了一本已經被蟲蛀蝕的小冊子,其一部分內容與《傷寒論》相同;另外還有一些內容,則是論述雜病的文句,但當時尚未見諸於世,於是將雜病部分整理出版,取名《金匱要略》,雖然內容不完整,但其關於雜病的論述,為後世許多棘手的醫學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除以上有關脈學和整理《傷寒雜病論》之外,在養生方面,他提出飲食不可過於雜亂,要適量,是中國早期對飲食制度養生的最早的較系統的論述。

  《脈經》,是繼《難經》之後的一部脈學專著,書中將脈象分為24種,其中對於每種脈在指下的特點及代表病證等等,都描述得十分貼切清楚,非常實用,其中並與“平脈”(即正常人的脈象)做了比較和區別,古時診脈是診三部九候,診脈時須從頸、手、腳三處取脈,患者要解衣脫襪,很不方便,經王叔和將診脈法歸納整理得出一法,將方法改由“獨取寸口”的寸口脈診斷法,只須察看雙手的寸口脈,便可以準確地了解人體的整體狀況,這一重大的改革,從表面上看是將診法簡單化了,但實際上是,需要對於醫理深刻地了解及推衍之後才可能做到的,豐厚的醫學知識和大量的臨證經驗是他革新的根本,此法至今仍為後世中醫所用,如此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無疑是中醫學智慧的結晶。

      另外,他還強調診脈時須特別注重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型、性格等不同因素,不可一成不變,才能確實掌握病患實際病況,又如他在《脈經》序言中提到的一句話:『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可見診脈是很難掌握的,其意是指背會的脈學知識容易,靈活準確地應用與實踐,卻是非常不易的事。這句話意也成了千百代醫家教授和學習脈學時的“警世”之言,讓後世在學習脈診時,了解臨床實踐的重要性。

傳奇故事分享:

      據說當時太行山下有個濟州城,城裡有家"濟生堂"藥店,店裡前些日子新聘了一位坐堂醫生,雖說那坐堂的新來乍到,但治病配藥頗具神通,特別精于內科諸症。一天,濟州城裡有一人家出殯,看那簡單的殯儀,可猜出是個貧寒之家。當那口棺材從濟生堂抬過時,滴下幾點鮮血,正好讓櫃檯前的坐堂先生看到了,這時做堂先生突然大叫:"那出殯的,為何將活人往外抬?",但因出殯隊裡,哀哭的、哀歌的、吹打的聲音太大,無人理會,坐堂先生一急,上前拉住拉靈幡的人不放,連聲喊道:『棺裡是活人,棺裡人沒死!』出殯的隊伍亂了套,幾個後生以為他有意來亂扯住要打,還好吹鼓手是個老者見多識廣,看坐堂先生不像作惡之人,趕緊止住年輕人,並請一位中年漢子過來裁奪,那名中年漢子姓午名逢生,棺裡殮的正是他的妻子賈氏,年僅二十八歲因產中血崩脫陽暴亡,據當地風俗,年輕女人死于流血等症,統稱"血光之災",視為不祥,為不連累家人街坊須及早殮葬,當日賈氏剛剛昏死,族中長者便硬張羅出殯,這午逢生中年喪妻,非常悲傷,聽坐堂先生這麼一說竟也甘願開棺驗屍,幾個愣小子趕緊一擁上前,"嘎吱"一聲把棺蓋撬開,坐堂先生由死者的人中、關元等穴處理,頃刻之間,那賈氏有了呼吸,後轉為呻吟,之後略睜雙目,想要起身活動,這一件醫案,一下子轟動了整個濟州城,大家一打聽坐堂先生的姓名,才知道是太行山上的王叔和,一時間,他的醫術奇蹟案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把王叔和傳成了當今扁鵲、再世華佗,由於種種奇聞,傳到了都城許昌,屆時王公大臣們便三聘五請,把王叔和請到京都裡當了太醫令。

  • 1) 脈經.jpg
  • 2) 2014343928_4610ccf805_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