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勤儉的人
喜悅的做事前事
開懷的做進行中的事
圓滿的做事後的事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0人線上 (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0

更多…

人氣:559
臣緻 - 審閱區 | 2018-09-02 | 人氣:559

護愛台灣老漢藥店元德中藥房(3994)

漢人來台

        西元1623年(394年前)荷蘭人還未佔領臺灣時,約有1,500名漢人於臺灣嘉南平原生活,大部份是來捕烏魚,或是向原住民收購鹿皮等製品。這些人都是來來往往作短期居留。荷蘭人來後(1624-1662),發現臺灣土地肥沃,有計畫地用大划船將內陸漢人載往台灣移民,在運輸工具上堪稱一大突破,使得漢人大規模來赤崁建立墾殖區成為可能,然初期漢人常遭受原住民騷擾攻擊因素,此階段定居臺灣的漢人仍然不多。直到1635年到1636年間荷蘭在台灣之平定原住民戰役中,取得勝利,簽訂麻豆協約,其中要求原住民不得侵犯傷害漢人,並對農業實施多項鼓勵策略,得以穩固漢人在臺灣落腳發展。原本移民的漢人只限男性,直到1646年"加隆"長官提供免什一稅(如捕烏魚須繳納10%的漁獲)優惠,及鼓勵漢人可攜家帶眷前來,至此才有女性新移民。又因當時中國內陸正處於明末清初朝代交替的動盪不安時期,有很多漢人為了遠離戰亂,向外遷移潮掀起高峰,1659年以後,台灣漢人人口已成長至25,00030,000人。

 

漢學文化傳入

        明鄭時期(1662-1683)鄭氏建立「東寧王國」, 設立一府(承天府)、兩州(天興州、萬年州)、三司(澎湖安撫司、南北路兩安撫司),以台南為首都,此時之醫療,主要以傳統漢醫學為主。明「太僕寺卿」沈光文(1613-1688)於1649年因颶風漂流至臺灣,居台近40年,除開創台灣儒學學習教育里程碑外,也是以醫藥活人之儒醫傳承代表。

        連橫先生所著《臺灣通史》說沈光文是「明永曆三年(即1649)入臺」。當時鄭成功據守廈門、金門,他想渡海至金門,再從金門搭船到泉州,卻遭遇颱風將船漂到宜蘭,至此在臺終其一生。根據記載他是最早由內陸渡海來臺長期定居的文士,留下許多詵文,以及參與結社,設塾授徒等事。當時,在臺漢人以其忠貞及學術涵養豐富,對他極為尊崇,荷蘭人也因他與鄭成功熟識關係特別禮遇拉攏。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與當時隨鄭來臺的諸多文士,如韓又琦、趙行可、鄭廷桂等人組成「福臺新詠詵社」,是為臺灣第一個詵社,皆留有詵文傳世,並開啟臺灣文學之源。鄭經繼位,沈光文因不滿其施政理念,作賦諷刺,險些惹來殺身之禍,只得逃離臺南府城,隱身加溜灣、大崗山、羅漢門等地。1673年,遷移到目加溜灣社(今台南善化一帶),以教授漢儒學維生,平時則兼行醫為人治病。清朝入臺時,沈光文年事已高,為明朝遺臣中碩果僅存者,當時諸羅知縣季麒光,設學堂禮賢下士,照顧沈光文晚年生活,並因此聚集了一些文人雅士,繼「福臺新詠」之後成立「東吟社」,後改「東吟詵社」,為清朝治臺初期文壇盛事。台灣學者推其為文獻始祖,奉為「開臺先師」。留下為數可觀的詵文賦,享年七十七歲,逝後葬於「善化里東堡」,民國六十七年(1978)臺南縣政府為表彰沈光文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在台南縣善化鎮火車站旁立「沈光文紀念碑」,並建坊鐫銘,誠如其詵云:「萬里程何遠,縈迴思不窮;安平江水來,洶湧海潮通。」沈光文在臺期間,歷經荷蘭人佔領、鄭氏治臺、滿清統一三個朝代,其身雖飽受煎熬,但其來臺灣的偶然性,卻成為漢學文化在臺第一位播種者,沈光文不只是將漢學文化傳入亦是將漢醫藥學在臺灣落地生根者,「開臺先師」實至名歸,這是他在台灣漢文學發展上,應得的歷史性地位。其留傳下來的漢醫藥學術三四百年來對台灣的貢獻寓意都非常深遠,在台灣的國體強壯上和人民的健康上,甚至於生活與生命思想上都堪稱是源頭始祖,他奠定了屬於台灣的漢醫藥學基礎。

 

漢藥房貴為國之本

        人民健康決定國家的強弱,漢藥房自古以來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貴為國之本,玉簧雅緻秉持「為台灣養生,為世人養命,願蒼生享太平」宏願。並傳承老祖宗智慧文化的使命感,特於禪泉半月刊盡微薄之力作系列刊載紀錄報導這些為漢醫藥學默默堅守岡位奉獻一甲子的老藥鋪,他們一路走來以一輩子為人民健康守護、為國家奉獻,他們的精神應該像「開臺先師沈光文」被留傳下來。本次藉由久代貿易有限公司黃永田先生引薦,得以有機會採訪有著沈光文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精神的元德堂中藥房第二代經營人,同時為雲林縣中藥製造業職業工會理事長陳子博先生。

 

漢藥房是漢學文化淵源流長的一種傳承

        民國107726日玉簧雅緻禪泉採訪小組,來到位於土庫圓環旁訪談身為超越一甲子漢藥房「元德」老闆的陳子博理事長。以下是訪談的精華節錄:

  「請問理事長,對目前漢藥房在的現況有何見解與對未來有何期許?」

  陳理事長:「漢醫藥學是歷史性的,是永久性的,不要被吵爛了,要替未來子孫多作著想。漢藥房本身不能只視為一種職業,它是漢學文化淵源流長的一種傳承,是屬於專業領域,不是當下只是圖個營業執照那麼簡單。

        從小我就隨著父親在漢藥房長大,耳濡目染,深受父親傳統漢醫學師徒教育的影響極深,立德擺第一,堅持用道地好藥,一分錢一分貨,藥效藥性好壞、成本效益都有必要確實告知客戶義務,不怕被比較。哪怕門口羅雀,但這是老漢藥店一貫秉持誠信的優良傳統,在他手裡也會堅持下去。憶起父親對他們兄弟姊妹的願望,就是能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公務人員生活會較穩定,兄弟姊妹們也很爭氣都如父親所願;就只自己不愛讀書,高中畢業後只好全心投入這個行業。其實漢藥店博大精深,早期無論父傳子或師傳徒,除了從基礎打掃進退,清洗藥材、搬藥、切藥、拆藥、製藥膏、藥丸等屬技術層面的都得歷經數年調教、磨練,累積經驗方能成就外;而讀漢醫藥書背藥理,懂藥性,配藥方才是真學問。當初父親在教導他時通常捨不得用傳統手指扣頭方式處罰,但還是會拿藥草當藤條做為激勵。父親平常會要求自己背熟古醫藥冊內文,而這些內文都是文言文記載,往往一個字的涵義就包含好幾個意思!不下苦工,還真難在這行業學有所成,更遑論脫穎而出。如「陰、陽」,個人認為以六個字「陰成形,陽化氣」就可直接解讀,簡單來說陰成形是冷,是夜晚,會產生積聚不通,久了可能產生腫瘤等病變,而陽化氣可指一切活動是熱、是白天,可推動氣行,使血液流動順暢。」

 

不會才要學,不懂才要做

  「請問理事長習技的環境、學習方式、入行以來影響你或印象最深的畫面為何?」

        理事長:「高中畢業為了進一步學習,選擇到外闖蕩見識一番,首先來到嘉義的中醫診所,任職後直接被派任當配藥員。後經人引薦到台北南京西路「生元中藥」學習三年,這是規模四十幾人的中藥商,分工細密,在這裡是入行以來學習獲益最多的地方,舉凡各種製藥過程,如切藥,製藥丸等甚至連跑物資局也跑過。最有記憶的是有一回製藥丸師傅不在,老闆要他去做,他回應不會做,卻惹來老闆一身罵:「你來這裡幹嘛,就是不會才要學,不懂才要做。」這句話讓自己茅塞頓開,也由衷感謝老闆教誨;其實當初說不會另有原因,是一次要做二百斤的藥丸自己沒保握!以前在家頂多就是幾公斤用手工處理,突然量那麼大就是怕搞砸了,還好是用機器操作,自己多慮了!差點喪失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往後也將老闆訓次的話奉為座右銘,哪怕其他部門老師傅不教的技巧訣竅,就算偷學也要去學,去抓住眼前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藥學從小就有基礎,考過中醫檢定,到外面目的除了見識外,主要是學習醫術,曾趕學潮到廈門、上海兩大學做短期進修,也到過高雄直接跟著老中醫臨床實習,在這方面確實有下苦功研究過,但礙於法令,尊重法令,不能標榜。」只見陳理事長氣色容光煥發,與實際年齡年輕十歲有餘。就如他所說:「就算再持續聊幾個小時,精氣神還是一樣飽滿。」請益有無養生秘方,最基本的「陰成形,陽化氣」,從來不碰冰品。

 

給人魚吃不如教人釣魚

      「請問理事長對於漢藥店未來發展看法如何?」

  陳理事長:「眼光格局應該要放遠,對於目前抗爭發放中藥技士執照之事,個人認為較不妥,這只是少部份人不能代表全部,這種行為好像在跟人家施捨一樣,這一批若發放了,那下一批是不是還要去吵。侮辱踐踏了這個傳承幾千年的神聖行業尊嚴,會讓人瞧不起。給人魚吃、倒不如教人釣魚,所需求的應該是政府要來正視這個問題!用個「技術士」是降低、是有辱這漢醫藥專業的「格」。期盼相關單位不要不聞不問,應該開誠佈公將體制健全,專門設一個機構來教、來陪訓中藥從業人員,透過考試將這個區塊把關好,專業知識技能通過嚴格審查,方可取得執照而且是「師」不是「士」。如此台灣漢藥店為國人守護健康的文化,得以繼續傳承又能避免良莠不齊負面因素產生,往往一粒老鼠屎是會壞了一整鍋粥的,這是一個專業領域不是一個職業統稱。其實很多藥師也都知道吃西藥快但副作用大,不過基於利益而言徹底打壓中藥店則是一種決策,可鞏固他們的生存空間,但這樣不符合道德,其個人或許不吃中藥但並不代表往後用不到,也許周遭親朋或下一代,任誰都不能阻截剝奪他們未來想用中藥的權利。」畢竟漢醫藥是我民族傳承幾千年來的老傳統老絕學,就算台灣不傳,世界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甚至外國人都將會繼續傳下去。陳理事長接著拿出一大塊藥材與禪泉採訪小組介紹分享是甘草,表示市面上看到的通常都只是甘草鬚去切片的,這麼大塊不容易找;並舉例說:「甘草生藥時屬洩,用蜜灸過後稱灸甘草屬性即變補,通常具有藥效的藥材相對也會些微含有毒性,輕重差別而已。如何處理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這些智慧結晶都得仰賴專業的傳承及經驗累積而來。絕不是藥師去上個18個小時就能理解或取代,所以中藥從業人員唯有不斷自我精進實力,才是當下最重要的。漢藥房經營不像生意人,做生意就只是想要賺大錢,雖然現在好藥材不容易取得,且成本又高,但個人堅持用好藥原則不變,這是良心事業,畢竟藥材品質與功效絕對有關。選擇道地藥材為國人守護健康,一直是這個行業千百年來信守的法則及精神之所在。

        聽完陳理事長護國愛民以傳承道地漢醫藥學為職志的一席話後,在由衷的敬佩與感動中,禪拳半月刊「一甲子老漢藥鋪」專欄系列報導敬邀大家來護愛屬於我們台灣的漢醫藥學,共同來宣揚老漢藥店所傳下來「顧勇健,勸打拼」的人情味,一起來為台灣養生,為世人養命,願蒼生享太平。

夏季養生推薦

    陳理事長除了建議不吃冰品外,懷山葯,蓮子,芡實,茯苓,薏苡仁,綠豆。夏日煑食,可當養生聖品。

 

 

 

 

 

 

 

  • 1) 57151.jpg
  • 2) 57153.jpg
  • 3) 81年神農獎.jpg
  • 4) 陳錫卿教授訪問照片.jpg
  • 5) 蒙古甘草.jpg
  • 6) 茉莢黃耆 (1).jpg
  • 7) 52年前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