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禮-有大有小
義-不失真
廉-簡單做
恥-方便學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3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3

更多…

人氣:1912
臣緻 - 審閱區 | 2018-09-18 | 人氣:1912

護愛台灣老漢藥店見安茂記中藥房(3494字)

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

1683年施琅征服臺灣後,清康熙皇帝曾云:「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引起「臺灣棄留」之爭,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盖籌天下形勢,必求萬全。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勿謂彼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荒壤,必藉內地輓運,亦斷斷乎不可棄。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力陳保有台灣之重要性。經由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大力說服,終使康熙決定繼續經營臺灣。並於16845月將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在清統領初期,臺灣設有諸羅、臺灣、鳳山三縣,隸屬福建省管轄。臺灣當時曾仿效大陸州縣「救卹制度」,設置「養濟院」,主要救卹貧病無依靠、顛沛流離之窮人,此為臺灣社會福利事業初期之雛型,醫療係統則附屬在救卹制度內實施,經費則來自官方提撥與地方士紳捐獻。當時「養濟院」人才濟濟,培養出很多能獨當一面的漢醫藥人才分散出去,而這些漢醫人材可說就是後來台灣漢醫界的開山始祖,其支脈廣播台灣全省。

西螺店庄

西螺又稱螺陽開發甚早,在荷治時期(西元一六二四年),即三百八十八年前,今漢光里番社即有平埔族巴布薩人聚落。明鄭時期在此地活動的漢人,仍屬有限,清康熙二十二年,台灣歸清朝版圖,康熙三十六年(1697)發領「墾照」到康熙末年已形成漢人村莊。雍正初年靠近西螺溪之渡船頭,已延生具有商業機能的「西螺店庄」。更有墾主張士箱開築大有圳,提升農業發展,西螺開始有店鋪成立,乾隆年間街市已具備一定規模,成為西螺溪中、下游具有一定商業貿易量之區域。光緒二十年(1894)西螺街已有1,300餘戶、5,700多人,「人氣之所在,財氣之所在」人口匯聚、商業活動頻繁的區域,自然吸引士(含醫藥)農、工、商各行業進駐,凝聚形成供需平衡的發展空間。人民健康往往決定國家或整個墾殖團隊的強弱,台灣漢醫藥房自古都是來台墾殖人民健康的守護者。

 

三仙傳奇

10797日禪泉「護愛台灣老漢藥店」採訪小組,來到莿桐見安茂記中藥房做採訪,這是清朝創立於西螺的百年老店「見安堂」藥房支脈,第三代經營者魏慶茂先生,生於民國24年,從他手中延續的見安茂記經營已超過一甲子。訪談時,魏慶茂先生感念手足情誼的語氣說:「民國48年他們兄弟三人同一天去申請中藥牌執照,如今三兄弟卻只剩下他一個較長壽,有機會去接受雲林縣中藥公會表揚經營60年紀念的中藥耆碩獎牌。」隨之拿出族譜娓娓道來見安堂中藥房祖先在螺陽地帶創立基業的起頭。

魏慶茂先生說:「其祖先為唐朝魏徵之嫡傳後裔,在乾隆末年十五世渡台移民至寶島穀倉螺陽建立基業,傳至十七世為前清巡檢魏照洲,更以「仁心仁術、醫術高明」被尊稱「魏半仙」享譽台灣中部地區,建立中和堂。十八世魏南爐自小生性聰明,學醫藥有成,立志懸壺濟世於光緒七年(1881)在螺陽大街創立「見安堂」藥房(現延平路見安賢記藥房)以「貨真價實、壽鹿為記」名聞鄉里,因醫術高超、藥到病除,被尊稱為「爐仙」並奠立了見安堂穩固的基業。以同時期的被稱為「尖仙」,及埔心的「番仙」,素有西螺三仙之美話傳流,相傳當時稱「仙」的出門看診都得備轎子,身分地位是備受尊重的。

民國10(1921) 祖父「爐仙」功成引退,由其次子(即其二伯)魏紅為首帶領著兄弟,包含他父親(老六魏振明)及團隊成員合力經營,將祖業鞏固作發展。民國34(1945)台灣光復,為發揚中藥國粹,擴大祖業、家族成員議計各立門戶將「見安堂號」支脈散播出去,其中老店由其五伯魏珼及其長子魏忠賢以「見安珼記藥房」繼續經營,其餘開枝散葉,直傳子孫皆以「見安堂號」立業,旁系的則用一個「安」字作為命名,如西螺「見安賢記」,「見安西藥房」,「見安青草藥行」,「見安國術館」,「三重見安蔘藥行」,「斗六梅林見安堂藥房」,「見安和記」,「見安金記」,「莿桐見安漢藥房」,「樹阿腳見安茂記」(自己)等,旁系的即曾在見安堂合力之夥伴或親戚開設的如西螺「益安藥房」,「新益安藥房」,「聲安藥房」,「長安堂藥房」,「祺安堂藥房」,「虎尾鎮安堂藥房」等。

樹仔腳見安茂記

父親魏振明在台灣光復後,民國36年先於西螺街上開設見安明記藥房,那年適逢228事件,到38年時又遇4萬元台幣換新台幣1元,戰後初期的台灣是動盪紛亂形態,民生疾苦。慘淡經營6年,後經人建議西螺地區家族立業中藥房太多分散客戶源,推薦到莿桐鄉重新開疆闢土,遂於42年搬至饒平國小東側蓋起竹管屋營業,當初還被戲笑說在田中央賣藥,是要賣給誰?不被看好。但父親堅定祖訓的經營之道只要誠實,忠厚(刁直),貨真價實、信用顧好就會有人來買。歷經幾年努力,有耐心及不厭其煩向客戶解說藥材是一分錢一分貨。選用道地藥材價格雖然比較貴,但食用後做比較顧客都非常滿意,繼而成為忠實客戶,口耳相傳之下,就連一些幫人開方子的"先生",也很信任見安茂記都會指定客人來店裡拆藥,再加上老店的祖傳祕方功效顯著。生意才開始蒸蒸日上。58年父親功成引退,現在的房子是64年翻修的,經營「見安茂記」以來自己非常用心,女兒常說自己是7-ELEVEN,至今已輾轉60年,也是祖父「爐仙」創立見安堂以來的第136年了。」欣慰、備感榮焉之情流露無遺。

 

無毒水銀

魏慶茂先生此時看著從裡面出來的老婆,鶼鰈情深般的語氣說著:「清末位於西螺埔心三仙之一的「番仙」,就是老婆的祖父,家學淵源亦是歷代經營中藥店,其父親本身也是領有執照的中醫師,記得有次自己跟岳父閒聊時,岳父談起以前考中醫趣事,說:「那年代較著重口試,主考官給他的考題是:「水銀是有毒還是無毒?」答:「無毒」(顯然答對了),繼續問:「為何無毒」?答:「因水銀直接吃,會直接被排出,不會被腸胃吸收,所以無毒」問:「為何一般說有毒」答:「水銀一但磨成粉吃了,毒素就會被腸胃所吸收,所以有毒」就這樣通過考試取得中醫執照,回想當初如直接回答有毒可能馬上被刷掉淘汰了。」

 

肉桂刀的留傳

面對未來中藥店傳承問題魏慶茂先生說:「自己從小在藥房長大孰悉藥材,西螺初中畢業後就在店裡幫忙,專業於藥材辨識及臨床應用,湯頭配方熟了自然記起來,當時藥店實在太忙沒有時間或刻意去研讀考中醫的書籍。倒是自己的女婿碩士畢業後,考上高普考,工作之餘看我在經營漢藥店覺得有興趣,起了想考中醫的念頭,沒想到兩三年的時間就考上了,當年是1000多個只錄取10幾個。著實不容易,考上後有一回心血來潮,把讀過的書全部攤在藥房的藥桌上,笑笑搖著頭說這些書都不曉得自己是怎麼讀的。後在外經過臨床實習醫術精湛,毅然選擇回來,在隔壁開設中醫診所,女兒本身則領有藥師執照。自己只有兩個女兒,外孫(林修本)從小就在旁邊跟著學,大學畢業後,捨不得我年紀大還要搬東搬西,選擇留在店裡幫忙,孫子有意承接,自己樂見其成,這是見安堂的第五代囉。」

魏慶茂先生疼惜孫子的笑容接著說:「其實20年前政府實施健保後,生意還不受影響,但這幾年卻逐漸衰退,原因是現在年輕人都不喜歡喝中藥,政府又管得嚴,中藥店根本不敢開藥方。在以前早上7:30就要開門,甚至不到時間就常有人來按門鈴,那時候客戶的觀念我來買、你們店就要開,所以父親在世時都會特別叮嚀顧客至上,每天要準時開門,現在生意差很多囉!已經好久沒被按門鈴了。孫子有意接棒固然高興,但中藥店在以前若沒經營起來的,現在要靠他營生就很難了。」說完眼光隨著望向櫃檯的三支切刀並介紹著說:「我們見安出來的都習慣用肉桂刀,這刀片薄,切起藥來好切又漂亮。」這時魏老太太剛好坐在櫃檯邊,採訪小組特別請教她以前在娘家就對中藥熟悉了嗎?魏老太太說:「阮阿兄當初去當兵時,藥房就是我在顧的。」看著兩老的互動,這真是天作之合,二仙的後代當時可謂門當又戶對,現在則是白頭偕老又能相依畏的神仙眷侶啊!直叫人羨慕。孫子林修本順著兩老慈祥的笑容,將眼光移到門口並用手指頭指著放在門口的藥說:「這是當歸,阿公很注重藥材品質,到目前還是堅持買回來自己處理比較放心。」百年老漢藥店歷久彌新,堅持貨真價實的經營之道,是為人道、國之道,面對老漢藥店未來的挑戰,「見安堂」的本質是歷經清領時期、日治時代、國民政府來台、綠色執政所面臨不同朝代變遷焠鍊而來,根基扎實,相信遍佈全省的老堂號支脈,一定有足夠的睿智與實力來為發揚中藥國粹作奮鬥,為國人健康繼續作把關。

 

:據魏老太太回憶,魏家祖傳祕方不單是對人具有神效,連早期農業時代牛隻的健康都得仰賴祖傳祕方來治療,記得有一陣子牛隻流行眼紅病,牛醫師來尋求藥方,牛隻需求量大,總把店裡一二樓堆得滿滿的都是青草藥方,這為牛隻開藥方的畫面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

本店秋季養生食補推薦:       

聖愈湯︰四物湯+黨參(或人參)+生耆。可搭配食材作為秋季養生食補,有補養氣血功效。

 

  • 1) 58287.jpg
  • 2) 58289.jpg
  • 3) 58284.jpg
  • 4) 58283.jpg
  • 5) 58288.jpg
  • 6) 見安珼記.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