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堅定的步伐加上篤定的節奏,是踏上成功之道一定的因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9人線上 (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9

更多…

人氣:215
臣德 - 審閱區 | 2018-10-16 | 人氣:215

越瞭解越知道不足

 

    這個話題應該可以再談二十年。過去的二十年,我持續在教專利知識,大約五年前發現了教學邏輯上的瑕疵,因此進行了教材的大翻修。激發大翻修的原因是來自於專利知識累積後,基於探索整體性專利知識所需,而產生的建構知識邏輯的想法。這樣說比較簡單:傳統上的專利教學,老師們安排課程時,有較為固定的順利,依照講授專利知識的各種面向。

    大約五年多年前,感覺傳統教學順序有問題,覺得與學習者的經驗有很大出入。打個比喻,大家都會使用貨幣進行交易,但是對於交易行為的學習是從瞭解貨幣制度開始嗎?問問自己:購買20元麵包時,有誰會去思考貨幣相關的法規、制度的緣起、或是使用貨幣的利益,但是我們很習慣的接受這種行為,對於使用貨幣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如果有必要學習貨幣制度與貨幣相關法規時,學習者不至於對貨幣毫無認知。

    以生活貼近的事物為基礎的學習,有利於學習者進入較佳的學習情境。因此,在專利的教育上,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順序,以受到專利保護的創新產品開始,這些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物,先解說保護這些產品的專利文件,而後在解說法規與制度。我很自豪這種改變,經過課後調查,學習者認為這種順序比較有效果。

    近期參加了更多的強化教學課程,學習了其他教育家的想法,希望能夠改進目前教學的方法。原本我以為大翻修的結果,應該是種長足的進步,改進的空間有限。但新教學理念的學習,更令我吃驚。

    與各位讀者要分享的理念是:現代的教學現場,與原始人在野外求生存的情境,是相同的。

    不論是教學現場,或是生存環境,人類都有部分相同的行為:接受外界的刺激,與產生適當的行為。在教學現場,老師在講堂上解說知識,這是提供刺激的訊息,希望同學能學習新知識,這是期望的適當行為。生存環境中,原始人必須接受環境的各種刺激,包括圖像、聲音,據此判斷是否有危險、是否有覓食的機會。

    在求生存的環境中,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會動的、動得快的、聲音大的、變化大的等等,各種各式各類訊息的出現。大腦對於這些訊息,優先處理對生存威脅大的訊息。文字是最難處理的訊息,文字在生活中出現不過幾千年,大腦比較不善於處理文字訊息。換句話說,大腦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處理文字訊息所帶來的刺激。

    老師準備的教材中,哪種類型的訊息比較多?如果以文字為主,學生需要多花些力氣去認識這些教材。另一方面想,如果善用大腦熟悉的訊息處理方式,能有效減少學生聽課時接收訊息所花費的腦力,學生就會更多的腦力用在學習新知識。要能夠編輯出符合大腦認知的教材,才有更佳的學習效果。

    這種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轉換運用在教學現場中就會是新的挑戰。新的教學挑戰是:如何運用各種訊息的編排、脈絡關係、刺激度等等產生引導學習效果。根據大腦認知的理論,會動的訊息刺激度強、形狀刺激大於顏色刺激。這樣的事實反映出一件事情:老師要關注的事物,又多了一個環節。將既有文字為主體的教材,轉換為大腦喜歡的圖像與聲音,需要學習美編教材,調整口語。

    對於大腦認知的新知識,不僅僅是瞭解學習過程而已,而是教學現場應該如何精進。每當「多瞭解一些事務」時,就會加深「不知道事務更多」的感覺。總之,老師們應該就既有的知識,盡心準備好教學工作,但無法知道教學改善的底線在何處。

(13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