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平安就是福、平淡就是貴、平常就是富。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3人線上 (1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3

更多…

人氣:382
臣揚 - 審閱區 | 2018-10-28 | 人氣:382

平凡中的不平凡  辛枝公舍

以面對實作來磨練農事智慧 李昌明

 

《詩經·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瑩瑩微小的星光,總要努力穿透闇黑,才能天空上展現他們的光芒。雲林興華國小王瓊慈校長為詩經“小星”篇所寫的文章中提到:「人要理解自己的位置,不管身為何種角色,總要努力奮鬥,做好自己的任務。命注定,運卻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每個人所做所為決定了自己要面對的未來。」地理環境、生活背景可以影響人的生活,也能磨鍊人的智慧,選擇面對、反省並善用手中的資源,成功的種子還是會發芽茁壯的。

 

寒露剛過,隨著致力於自然農業發展的NADA創辦人莊貴枝教授我們來到了雲林口湖拜訪辛枝公舍李昌明。

 

 

重新認識故鄉的泥土

 

大家好我是李昌明,歡迎歡迎。」黝黑的臉龐帶著爽朗親切的笑聲,李昌明大哥歡迎我們一行人的到來。

 

李昌明大哥是口湖在地人從事有機四年多主要種植蕃茄。跟著他的腳步,我們進入了溫室內部,滿園的蕃茄正在開花,李昌明大哥手一擺介紹道:「歡迎大家來到我的辛枝公舍,辛枝是阮阿公的名,大家叫他辛枝公,我這塊地是阿公留給我的大孫田。」

 

辛枝公舍這四個字聽起來 是如此的既親切又脫俗, 一下子 我好像來到四合院後阿公的菜園中。

 

昌明是軍人退役下來的也曾經當過導遊對在地文化很了解對口湖的地理環境運用在有機農業上,成果很不錯,這溫室是他一手設計打理的我們等一下聽他慢慢跟大家介紹。」莊教授說道

 

引領著大家往溫室內部深入邊走昌明大哥邊介紹他務農的背景:「阮口湖屬雲林沿海的瀉湖地形所以這在魚塭養殖的人多當初我退役下來思考要做什麼時考慮魚塭養殖初期的門檻很高,加上會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在很自然的狀態下顧及土地的永續循環利用,又可維持生態平衡,因這樣的起心動念,我投入了有機農業。」

 

我剛開始種的不是蕃茄是草莓但成果不太好。」李昌明大哥回憶他第一次的務農經驗:那時候忽略了群聚效應的因素什麼都自己來,像草莓摘下後要有專門的冷藏車收運才能保存這樣的資訊我是後來才知道那時還犯了見光採草莓的失誤草莓的球型表皮一受熱,失去了溫度調節加上沒有馬上送低溫貯藏馬上就壞了最糟糕的事還遇上炭疽病我第一次務農算是花錢買經驗做有機有沒有上課聽取資訊很重要後來我就加入了莊教授在推廣的有機專班做事失敗了,沒關係有沒有吸取經驗加以改進比較重要。」

 

有了失敗的經驗後,李昌明大哥仔細反省,有一定要了解所在地區耕地的農業生態的認知所以開始實地研究,發現在口湖當地因為土壤的關係有溫室的人清一色都種玉女蕃茄,李昌明大哥說:口湖這裡是鹽地土壤鹽份高,淡水資源珍貴蕃茄是抗鹽省水的作物除了初期要給水接著等到開花,結果期過後大概二三星期才需要供一次水水太多蕃茄會裂果所以它很適合這個地方種植。

 

 

好吃的祕訣就是順應自然

 

溫室裡一片生機盎然,滿園的翠綠綴著黃花點點,一壟壟的井然有序,李昌明大哥說:「我這裡全部種蕃茄,有玉女蕃茄和933牛蕃茄,這裡全是有機栽培,不做摧熟,讓它自己長,我不想因為要多收一點又增加太多人為的作法在裡面,這樣對土壤也好,對植物也好,對我和消費者都好。我這裡的蕃茄一朵花只有一蕊,因為這樣所以未來結果多少就收多少,去年我大概收了五千斤的小蕃茄,一斤約六十粒。」

 

指著攀爬網,李昌明大哥談起他的設計:「這攀爬網一年換一次,用最細的攀爬網讓蕃茄順著生長,但也用最粗的固定網固定,因為要平衡。今年我採挑高拉網的方式,這樣在網子下的植物不會在底下擠在一起,就是要多費幾次工。我溫室裡就只有攀爬網子,沒有什麼高科技的設備,全採溝灌方式,所以蕃茄比別人種的生長期要長一些,大概要90天,這蕃茄大概十一月底就可以採收了,採收期約四到四個半月。」

 

慢步在蕃茄走道間,李昌明大哥分享說:「許多人說蕃茄好吃,其實祕訣就是要有耐性等它慢慢長,按部就班收集足夠的甜度與水份,就是蕃茄好吃的源頭。我的蕃茄大部份都賣熟客和口耳相傳來的介紹者,對外銷售的管道就只有北港土香小舖和雲嘉南口湖遊客中心,阮口湖有很多很美麗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在喜歡口湖的蕃茄之餘,有空都來阮口湖看看。」

 

 

老祖宗的智慧

 

進到第二座溫室我們感受到腳下異常的鬆軟不禁開口說:「李大哥這裡的土好像比剛剛那裡的還鬆軟吔踏起來的感覺真好很舒服。」

 

你們內行的。」李昌明大哥比起大拇哥笑咪咪地稱讚道:「你們剛進來那裡填土比較晚,這一區的土養比較久,所以土質很鬆軟。」

 

說著,李昌明大哥走到壟溝頭蹲下身像是要展現什麼秘密般拿著小鏟步輕輕一挖,向我們揮了揮手請我們上前觀看原來,是蚯蚓。李昌明大哥說:這是我免費的翻土工土能這麼軟全是牠們的功勞。」

 

一個起身,李昌明大哥看著整片蕃茄園笑笑地看著大家開口問道:「從剛剛那一棟再到這一棟你們看得出來這地的規劃有什麼差異性嗎想想猜猜。」彷彿像個老頑童似的,李昌明大哥出謎了,看著我們一臉茫然,昌明大哥笑得燦爛,開心地公佈謎底:「呵呵這裡是五壟的剛剛那裡的六壟的以前阮阿公那一輩的常說一句老話今年那做壟頂明年就要種壟溝”,這區去年是六壟的所以今年就改為五壟那去年壟頂的位置就會成為壟溝。」

 

其實對土地的運用老祖宗都有把經驗傳承今年壟溝明年壟頂是希望地力能平均運用。」李昌明大哥笑咪咪地指著壟溝說:阮這裡的老人家還曾說,壟溝要寬水才吃得夠順便還能養土壟頂留一定寬度方便採收就行了不過這個眉角我也是種了幾輪後才確定了這個經驗。聽著李昌明大哥敘說著阿公阿叔們的智慧經驗,在眼前的土地上,彷彿看見了辛枝公正蹲彎下身撥碎著泥土。

 

 

愛上大地

 

走出溫室來辛枝公舍的後側方,很明顥可以看到由三座溫室所組成的辛枝公舍全貌。溫室的各入口都種有氣味強烈的忌避作物防蟲,像是香茅、薑黃等,站在溫室外的小空地,李昌明大哥說:「當初蓋溫室沒規劃好所以多了這三塊三角型的畸零地剛好順勢成了隔離帶種了些火龍果底下種了些草吸保濕這草要選有些是雜草。」走著幾步,李昌明大哥彎下腰拔了一株小草說:像這個是夏末秋初最常見的香附繁殖很強但對我們沒什麼用因為對土沒有保濕能力有保濕能力的草就是你們剛進來時第一塊畸零地旁種的韓國草。」

 

昌明,你這裡填土填的很高哦大概和路面差多少?」莊教授問道

 

「報告教授,大概差約四米。」李昌明大哥說:「我們這裡地層下陷,常淹水,因為想永續發展有機農業,所以用填土方式加高地基,之後再設立擋土牆防止土壤流失。先天不足只能想辦法克服,我當初用650台車次的土來填地,所以我的地比路面高了約四米,許多人說我太厚工、太廢錢,結果上回淹大水,這裡全都汪洋一片,就剩下我的溫室沒淹進去。」

 

  沿著隔離巷道慢行,李昌明大哥說:「做有機的,種植區都要留隔離帶,我留的路夠寬,10噸半到17噸的車子都進得來,應該很少像我留這麼寬還四周都留的。其實當初我有觀察過,現在都是機械作業,要有路面才方便作業,別人的我不知道,但留這麼寬至少我防颱準備工作可以做的又快又好,防颱索30秒就能拉一條,只要十來分鐘就能完成整個防颱準備。」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一枝草一點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與地理環境奮鬥後的農事智慧結晶,也許是我們想返璞歸真修復千瘡百孔大地重回乾淨自然環境的鑰匙。就如同李昌明大哥曾對他的辛枝公舍寫下一段話:「立十在地,燃燒自己,照亮暗夜,百年光源,上十為幸。」

 

2978字

  • 1) DSC_0496.JPG
  • 2) DSC_0477.JPG
  • 3) 雨水滯留池
  • 4) 蚯蚓是免費的翻土工
  • 5) 蕃茄的花全朝外,方便採收
  • 6) 韓國草才有保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