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一切如實的從頭而來,才是最確實成功之道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2人線上 (1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2

更多…

人氣:238
臣德 - 審閱區 | 2018-11-02 | 人氣:238

       孝道思想的實踐

       孝心來自人的本性,人愛父母的懷抱養育之恩,其反哺的本性由愛而生,亦如孟子所云:「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盡心上)。此乃人的自然本性,天生的孺慕之情與孝愛父母之心,非關知識亦不需要學習的一種行為表現。如孝經所言:「父子之道天性也」。

       古時農業為主要經濟是以家庭、家族為單位,而人與人間不同的關係應有的次序與規範則有倫理論之,孝道是維繫中華民族倫理的主要思想,起始於家庭、逐一泛化維繫著宗族、社會、國家、天下。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工商業發達,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與富饒。有了過多物質的利誘,若人民的道德觀念與倫理標準無法達到一定的水準,一個人們隨欲而為的社會,如何堪稱是文明的社會,而是處處埋有危機人心不安的社會。「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此時更應該承襲傳統文化的美德,承先啟後發揚孝道的思想,讓孝道的精神與內涵能重新受到重視與實踐。

       孝有「敬愛」之心與「弗辱」之意。人孝順父母不僅供養衣食,更應發自內心的恭敬來孝敬父母,除和顏悅色與溫和有禮的供養父母外,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有怪異的行為與過犯之錯有辱父母之名、傷父母之心。孝除了當下與父母應對的言行要禮敬外,時時警惕察覺端正自己行為不得有違背常倫不道德的事情發生。古人更主張孝子應立功、立德、立言以久遠流傳於世,才是真正光宗耀祖顯榮於父母。古書亦云父母若有錯處,子女應和順柔聲諫之;若有錯命可以不從,以免陷父母於不義;若無法阻止父母不義行為,子女亦應盡力補償救助。因此孝子的言行如臨落水,時時事事皆循規履矩,閒居必莊,事君必忠,為官必敬,對友必信。

       人有孝心而有孝行、孝德,孝德即可推連其他德行,反觀非孝之子對其他人不會有真的愛德與情誼。孝基於父子倫,進而擴大至五倫,修十義。中國諺語亦言:「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父慈、子孝」相連著「君賢、臣忠」,由孝心推展到忠情,此為人倫的大道理。

       人們將倫理道德忘卻了,正是「孝道」思想失落的現象。孝道的啟蒙來自於教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有著重大的影響。農業社會的家庭,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行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態度,使孩子們亦步亦趨的照樣學樣,不離左右;因此,孩子們的任何疑難雜症皆可在父母的具體經驗中獲得答案與解決,孩子們的言行也不會脫軌叛道或做出不孝的事情。工商業社會則不同,父母皆外出工作,對身心正在發育的孩子,時時事事需要教導而缺少了精神上的教誨與親情,不但影響孩子們的孝心與孺慕之情,有可能因空虛而誤入歧途。故孝順之情不僅在子女身上,父母亦應生慈愛的關心與行動。

       學校教育首要目的是改變學生的氣質培養其品德,其次才是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傳授。日前教育環境將升學與競爭成為求學的終極目的,忽略了品德與氣質的培養,以至於學習成效較不佳的孩童無法在學校習得立身之道,極有可能因喪志而走入歧途。

       社會的變遷與外困的影響,使人的孝心受到了阻礙,也減低父母與子女的親情。當務之急應盡力除去所有的阻礙,塑造有助於孝道傳承的環境,無論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先學習做人應有的倫理道德觀念,於生活上能遵從實行,教師在校內循循善誘,父母在家具體表率與言行引導,有親情的照護與行為的教誨,孝道的大義便能落地傳揚。受西方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的影響,孩子成年就業結婚大都自組家庭搬出老家,代際間的互動減少帶來了親情的疏離,相對於三代同堂可以適時的給予新手父母支持,濃密的親情豐足彼此的心靈,養成子女的孝愛親情。

       孝道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崇高的地位,從前需要,現在需要,將來也需要。人人都應要認識孝道,有責任的從自己做起,成為有助社會安定的一份子。

(1,48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