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堅定的步伐加上篤定的節奏,是踏上成功之道一定的因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5人線上 (5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5

更多…

118--護愛台灣一甲子老漢藥店德明中藥店(3099字)

台灣人是流有平埔族血液的漢人

       16世紀時期,漢人未來台時,台灣已有屬於南島民族、人種上屬馬來人種的原住民,原住民有居住於平地的,也有居住於深山的,居住於平地的統稱為平埔族。1873年以前清朝在治台政策上是不積極的,對內陸人移居台灣也有所限制。縱使有移居台灣者,也不允許攜家眷,因此來台漢人呈現陽盛陰衰的情形。反觀當時平埔族是母系社會,這種女子招男子入贅的母系社會與後來移民台灣開墾的漢人多為單身男子的社會,恰巧產生一種「互補」作用。也因此背景,國民黨大量軍民撤退到台灣以前,台灣人的女性祖先大部份不是從內陸來的,而是來自平埔族人。所以臺灣俗諺有云:「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就是此意。也就是說,早期祖先就來台開墾的漢人,大部份身上都有可能留有平埔族的血液。

       母系社會的平埔族,「男漁獵,女下田」,在親族組織中,女性佔有重要地位。在婚姻習俗上,男子入贅於女家,隨妻而居,為妻家服勞役。女子則繼承家產,傳承家業。據《彰化縣誌》敘述平埔族的社會說:「重生女,贅婿於家,不附其父,故生女謂之有賺,則喜,生男出贅,謂之無賺。無伯叔甥舅,以姨為同胞之親,叔姪兄弟各出贅離居,姊娣皆同居共爨故也。」這種招男子入贅的母系社會。在鄭成功時期來台者多為軍人,清朝前期也限定單身男丁才准入台的時代背景下,這些離開家鄉隻身來台的單身漢人,基於成家建立家庭或生理需求,往往選擇以當地平埔族的女子為通婚對象即是入贅。而平埔族的招贅風俗,入贅女家又可分得家產的制度,對這些孑然一身的羅漢腳,是一種誘因也是一種福份、機會。畢竟那時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想討個老婆並不容易,所以台灣也有一句諺語:「娶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藉以反映當時社會現象。

唐山過來又回唐山的漢學仙

       1071024日護愛台灣一甲老漢藥店採訪小組,來到斗六東市場德明中藥做訪談。老闆朱連胤先生21年次,雖已87歲但養生有術,精氣神都很飽滿,並能娓娓道來一甲子從事漢藥店的淵源由來。

        朱先生說:「曾祖父在清朝光緒年代就隻身來台教授漢學,同時也是漢醫藥先生,因緣際會入贅於斗六大崙,後來又遷回大陸泉州,只留祖父在台灣守著在家族所分得的土地,父親朱傳義,民國前3(清宣統1)生,讀日本小學到三年級,為了生計到漢醫藥鋪當童工,所幸漢學從小就跟我叔叔在私墊上學過有基礎,自己努力藥鋪師傅又肯教,出師後又跟過好幾位老漢醫研習各家所長,後先受雇於斗南某藥鋪歷練再出來開業,但因日治後期美軍常轟炸,店鋪輾轉換過好幾個地方,直到34年光復後才正式掛牌經營。於38年搬回斗六營業,後續並取得中醫師執照。」

 

漢學的啟蒙

  朱先生接著說:「父親在外,母親頭胎生下我就去逝了,從小由阿嬤照顧,教漢學的阿叔很疼我,漢學亦是受他啟蒙,他當時看我學習能力不錯,考試總能拿到第一名,在我國小畢業後正式到父親店裡學習當童工做學徒時,阮阿叔還時常鼓勵、叮嚀我要去買一些漢醫藥相關書籍回來作研讀,充實自己。我打從懂事就開始學習洗藥、識藥材,14歲到到店裡就正式學湯頭,抓藥方。父親對我很嚴,常要我一天背一湯頭,加上阿叔關係!讓我在學漢學及漢醫藥書籍上有所長進。自己除了努力研讀或許還帶有一些遺傳因素,在父親指導下對於古醫書所記載,辯證論治、湯頭藥方常能很快的融會貫通;尤其對於四診中氣血-營衛的脈象,營行脈中-主血,衛行脈外-主氣,及七陽脈,八陰脈,九道脈等也都能深入領悟個中差別;至於對古代有絲線過脈的看法,我倒是認為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是因為透過絲線確實能得知脈動的長短大小,再加上望聞問三診即可準確判斷。說它假是要了解其他脈象,真的很難。」

       有道德才有辦法、有能力顧人健康

  對於創業之路,朱先生:「記得36228事件後的第10年,即27歲時創業,當時沒打算接手父親的漢醫藥所,選擇出來斗六西市場開業,秉持父親童叟無欺,顧好道德,有道德才有辦法、才有能力幫人治病的經營之道。幸運之神總是眷顧著,讓我都很平順;憑著父親教授及研讀古醫藥書籍的體悟,每每讓患者來拆藥,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恢復者將訊息傳開後生意就越來越好,當時每天連睡覺時間,幾乎滿腦子都是客戶的湯頭藥方,及吃了藥的預估情況,這種掌握、貼心的服務,也凝聚了很多死忠的客戶群,那時平均一天來客量都超過30人以上,牆上掛的朱大國手匾額就是那時來拆藥吃好後送的。而57年開放的中醫檢定考試,我61年第一次參加就通過,後續特考如果再花個1-3萬深造,相信就可以順利取得中醫執照,但礙於當時藥舖生意實在太忙,沒時間,所以特考就放棄了。

     經過幾年原本在大崙開中醫診所的父親想搬到斗六市區來發展,於是就跟父親交換場所經營,自己則回到老家服務,大崙糖廠裡面的主管原本就認識且頗有交情,取名德明中藥亦是對易經有研究的主管所取,很感謝他,也因為主管關係那時期來自大倫糖廠的客戶很多。但有一段時間因後媽去逝,父親因中醫診所忙,交代在老家的自己負責處理後媽身後事宜,漢藥店也因此中斷很長時間,等恢復營業時客戶已散掉很多。於是跟父親商量決定再回斗六市區打拼,這次則選擇東市場土地公廟旁租房子開業,生意很快又回復過來,賺了些錢就買了現在的房子,搬過來後亦陸續將賺的錢都拿來置產,算是理財有當。當幾個小孩成家後,雖無人想繼承漢藥鋪,但自己都有送他們房產各自獨立。現在自己年紀也大了,老伴也去世10幾年,面臨中華路的店鋪深長、後面又臨路,於是5年前將店面移到後面半做半休息,臨中華路店面則承租出去。」

台灣當局者一直在自廢傳統

     對於中藥生態以當前台灣的環境,朱先生認為很難固守漢醫藥鋪幾千年來世襲的傳承,對於一些傳統藥材的泡製無法遵循古法、難免與古書記載藥效有所差異,年輕的因未來生存問題沒興趣學,老的被政策綁手綁腳也提不起勁教,這勢必造成斷層。他也曾去過大陸觀摩,雖然台灣很多人去那邊學中醫藥,但他認為畢竟是經過文革,一些精要已遭破壞。反觀早期隨蔣中正撤退過來台灣的不乏中醫藥權威人士及本島既有漢藥鋪傳承其根基都很扎實,大陸中醫藥現況某些部份是不如台灣的,只是台灣當局者一直在自廢傳統,不知道珍惜。讓傳承國粹的漢醫藥店如此凋零下去。

中藥用對了效果是很快的

  對於中藥的效果朱先生回憶舉例著說:「我還年輕時,有一回突然接到父親來電說大姑媽在醫院肚子腫脹消退不了,奄奄一息西醫說已經快不行了,要我找時間一起去看大姑媽,來到醫院經其家人所求,與中醫師父親共同瞭解大姑媽情形,不能吃大便不通,醫院也只能灌腸,但肚子還是不能消,意識昏迷但餵水還稍微可吞喝,因為還能吞,經父親交代回來後當晚特調製2顆備急丸即乾薑、巴豆、大黃、蜂蜜組合,隔天拿去醫院讓其家人餵給大姑媽服用,隨即大量排出體內汙穢積垢,肚子消掉,意識恢復、沒幾天就康復出院,也健康的多活了十幾年。其實中藥只要能對症下藥,效果是很神速的(:以上藥方是中醫師父親當時針對患者症狀所開藥方,請勿自行服用)。漢藥功效很廣泛即使面對台灣早期流行的天狗熱(登革熱)也很管用,當初來我店裡拆藥吃好的也有很多人。」   

物極必反道理

  漢醫藥真的是國粹,是經過幾千年,伴隨著多少個朝代轉換,其捍衛我民族健康的地位始終不變,全世界也只有咱中華民族才有的漢醫藥文化,朱先生一直篤信漢學哲學觀「物極必反」道理,世人對健康需求總有一天會反璞歸真

,崇尚天然,傳統漢藥必能再受矚目,也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將眼光放眼,不要漠視傳統漢藥本身的潛質及爆發力,應該好好珍惜重視這中華民族,祖傳的國寶─漢藥店。

 

養生推薦

        朱先生說:「其實只要在古醫書裡面認真看,都可以找到古人所傳下來極有效的養生方法,我50歲後就常吃龜鹿二仙膠,而一般性的我都會建議用六味、八味等地黃丸來做保養即可。」

 

 

 

 

 

  • 1) LINE_P20181027_194834810.jpg
  • 2) LINE_P20181027_194834895.jpg
  • 3) LINE_P20181027_194834774.jpg
  • 4) LINE_P20181027_194834726.jpg
  • 5) LINE_P20181027_1948348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