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人氣:198
臣德 - 審閱區 | 2018-12-03 | 人氣:198

短視近利的大學現象

 

    大學老師是一群較不容易受到監督的群體,如果缺乏自律與自知的精神,很容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台灣社會普遍有短視近利、缺乏創新、忽視人權的風氣,從某些現象來看,是畢業生效仿老師們的行為。

    雖說大學教育重視知識層面、技巧層面、與態度層面的學習,老師需要付出很高的精神能量,但也不可忽視物質因素的取得,據此建構教學所需要的資源,例如研究室、教材等軟硬體資源的採購、或是聘請教學助理而支付工讀金等等。研究成果產出後,需要進一步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產學合作,或是其他與學術研究、實務接軌的活動。這些具有數量明確的成果,在近些年來,成為教師升等與評量的重要依據,也是老師取得軟硬體資源的評估因素。

    在此種現象下,若干不道德與不倫裡的校園事件層出不窮,常見老師濫用學生勞力與智力成果,藉以換取教學績效,或作為升等的籌碼。在台灣,經常可以聽到學術長工的說法,意指一群大學教授在缺乏資源的狀況下,而被壓榨出教學、研究與產學的成果;然而,學生們成為了學術長工下更底層的人力。這種便宜行事的作為,讓學生產生一種認知:只要有控制權力,就想辦法壓榨底層的人。

    現在來談談實際的狀況,這樣會比較清楚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個重視創新的世代,大學教育也著重創新教育。各式各類的創意競賽、專題製作、發明獎勵、輔導技術運用等等政策不斷的出台,同時形成另類的教師評量指標。在此風氣之下,老師產出多少創意、申請幾件專利、獲得幾項競賽獎牌、技術移轉收取多少衍生利益金等等,成為新一代的教師評量機制,但也衍生出一股不好的學術潮流。

    在教學現場所觀察到的現象是這樣。老師們有很多機會接觸或指導學生產生成果,例如大學生的專題製作、碩士生的學位論文,專為競賽的技術與創意開發、或開授創意課程的作業成果。姑且不論這些成果是否具有市場價值,在老師的刻意運作下,這些成果被申請為專利,接下來鼓勵、引誘、甚至威脅學生參加競賽。也許社會大眾對於諸多國際創意競賽不了解,除了少數具有指標性的競賽外,大多數競賽對於國外參賽者通通給獎,金牌、銀牌、銅牌各有相當的比例。

    對於老師而言,固然指導有功,但在申請專利時,遺漏了部分學生的姓名;分派同學參賽時,也並不一定是原來的創作團隊,而是誰有能力負擔出國的經費。這種罔顧學生權益的便宜行事,縱使在教學績效上獲得高分,但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嗎?對於學生而言,可能茫然不知自己權利受損,也可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將這股怨意帶到就業環境中,還能奢望他們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倫理嗎?我們不排除有些學生具有大是大非的辨識能力,這可能只是少數,社會風氣豈不敗壞。

    在法律上的規定是這樣。專利法對於新創意、新技術的所有權歸屬,有明確的規範。簡化校園內實際的狀況,除了老師們接受政府或是企業委託開發新技術,這些成果會依據合約約定成果的所有權歸屬;而大多數校園內所產生的學術論文、專題製作、課程作業、創意發想、技術開發等等,權利人都是學生。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老師們重視學生的權益,且每年度都要大學提報智慧財產權宣導工作的成效,實際狀況卻令人失望。老師們還是習慣性的掠奪學生們的權利。

    大學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大學畢業生負擔了國家未來三、四十年的發展重責。而負責教育的大學教授們,更應該體認這份工作的神聖意義,這不僅僅是一份優渥的工作,與受尊重的社會地位,而且是負有其重大的使命。如果您身邊有大學老師,請多多督促他們。

 

(1,3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