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享受真的心甘情願,是增長智慧的捷徑。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123-護愛台灣一甲子老漢藥店大埤新德昌中藥房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替人看病走代先

街頭巷尾 走無停  透風落雨伊做前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菩薩心腸做醫生

勇氣像山 無底比  率咱行過黑暗瞑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疼痛咱的賴和仙

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咱敬愛的賴和仙

         本作品詞曲是鄭瑞堂、鄭智仁為紀念-賴和醫生百年誕辰所寫。賴和先生1894出生在台灣的彰化。小時在小逸堂學習漢文經典,熟讀四書五經,十六歲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現台大醫學院),和杜聰明、翁俊明、蔣渭水為同學。賴和與現今的醫師形象不同,他習慣穿短衣短褲,留八字鬍,行為質樸有禮,說話謙虛得體;重醫德

,志不在賺錢,對貧戶經常減免醫療費用,甚至還送昂貴藥品,因此彰化市民都尊稱他為「華佗再世」、「彰化媽祖」及「和仔仙」。學術界則尊稱其為「台灣新文學之父」。「走街仔仙」為賴和自謙所用之著作筆名。賴和先生雖是從事西醫,但行事風格、氣度卻都有濃濃漢學文化的儒醫思想觀。在台灣早年醫療未發達時代,背著醫藥箱到處行醫者,謂之「走街仔仙」,古代稱為「遊方醫」、「走方醫」或「鈴醫」,為民間流動醫生,他們多一手持串鈴,一手持寫有藥名的招牌,走街串巷賣藥行醫。

        在我國古代,根據醫生的看診方式不同,人們將醫生分為坐堂醫和遊方醫。坐堂醫就是有固定地點給患者看病的醫生;遊方醫就是無固定點雲遊四方,走街串巷給患者看病的醫生。

坐堂醫

  這個「堂」字開始時就是衙門裡的大堂,它源於名醫張仲景。張仲景年輕時即開始學醫,官至長沙太守后,有一年長沙一帶傷寒等疫疾流行,張仲景就坐在大堂上為老百姓看病,自稱「坐堂醫生」。現在很多藥店或診所都稱「堂」號,就是源自於此。如北京的同仁堂、長沙的九芝堂、寧波的壽仁堂、濟南的宏濟堂、瀋陽的天益堂、貴陽的同濟堂等等。

遊方醫

  是沒有固定診所,他們雲遊四方,治病賣藥,為百姓解除疾病。先秦時期的扁鵲就是這樣一個周遊列國的遊方醫。清代醫藥雜家趙學敏,就在自己的《串雅》一書中,對遊方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的確,遊方醫在下鄉給患者看病時,確實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少方便和好處,正像遊方醫三字訣中說的一樣

,遊方醫「一曰賤,藥物不取貴也;二曰驗,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夠就地取材」。正是這些方便和實惠

讓古代的遊方醫興盛了兩千多年。古代的遊方醫除了扁鵲外,還有華佗、孫思邈等人。提起孫思邈,還有關於遊方醫的另兩種稱呼——虎撐和鈴醫。

  鈴醫--就是拿著串鈴走村串戶的行醫。他們有的肩挑藥囊,懸掛葫蘆;或者身背藥箱,手搖銅鈴或串鈴去招徠病人。

  虎撐--就是源於孫思邈了。隋唐時候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由於醫術高明,不但人找他看病,就連山裡的虎也來找他看病。有一天,孫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發現一隻老虎追了上來。孫思邈大驚,忙放下藥囊拿著扁擔準備和虎一拼。可是老虎追到孫思邈的跟前就站住了,不但沒有傷害他的意思,眼裡還流露出哀求的目光。孫思邈一看明白了,這虎沒有傷人的意思,牠是來找自己看病的。看著牠張大嘴巴痛苦的樣子,孫思邈斷定牠病在嘴巴。於是孫思邈來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裡一看,原來是一根骨頭卡在了老虎的喉嚨裏,孫思邈拿起身邊的銅鈴套在胳膊上,把手伸進老虎的嘴裡,一使勁,把骨頭拔了出來,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齒正好咬在銅製的串鈴上,才沒有傷著孫思邈的胳膊。後來人們又把串鈴稱作虎撐了。骨頭取出后,老虎向孫思邈磕了三個頭,走進了山林。從那以後,孫思邈進山採藥,老虎都會陪伴在他的身邊,有時還讓走累了的孫思邈騎在牠的身上。

     清代康熙年間,澄海浦大井鄉走出一個鈴醫林俊榮(俗名林含鈴),他幼承師授,醫術精湛,妙術治病,百姓都尊稱為含鈴仙。常年奔走於澄海至饒平一帶鄉間,櫛風沐雨,風餐露宿。有一天,他夜宿隆都隴下「馬宮」

,睡在地上,操心自己年老體弱時,難以適應這種飄泊不定的流浪生活,真心盼望能有一個安定的住所。直到夜裏,他竟然夢見有一老翁對他說當他來到肩挑藥囊繩斷之地,就是他安居創業之所。有一天,風起雲湧,雷雨交加,他肩挑藥囊走至隆都鵲巷盧,突然繩斷囊掉於地上。老翁的夢話頓時湧上心頭,他四處湊足銀錢,置地在盧厝創設「長安堂」藥材鋪,按師傳秘方精心加炮製的「眼藥散」、「食積傷脾散」療效甚佳,遐邇聞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遊方醫如今已經不存在了。但其作為一種醫療形式,遊方醫在我國古代的醫療事業中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值得稱讚的。遊方醫的醫德更是值得我們學習,遊方醫的醫術,更值得我們借鑒。(本段參考自網路文章編寫)

 

遊方醫出身的羅仙

         108110日玉簧雅緻禪泉護愛台灣一甲子老漢藥店採訪小組來到雲林大埤鄉的新德昌中藥房做採訪,現經營者為李美娟女士。原名德昌中藥房為其祖父李羅人稱羅仙,約於光復後民國38年創立,祖父是艱苦人出身小時即到漢藥舖當童工作學徒,因好學勤讀漢醫藥古籍亦得到師傅歡喜授藝,對於辯證認證及漢藥材屬性好壞,丹膏丸散製作技術都相當孰悉專精,出師以後因經濟尚未穩固,起先以背著藥袋四處行醫及賣成藥為主,即是早期所稱的遊方醫,時機成熟後即在現址創立德昌中藥房成為坐堂醫(光復後醫事法尚未嚴格規定),為大埤最早開設之漢藥房,當時西醫診所尚不發達,加上羅仙本身醫術高明,德昌中藥房儼然成為大埤鄉民仰賴健康維護的醫療中心。據其媳婦李吳玉英(81),李美娟母親引述:「我公公羅仙把脈神準,印象最深刻的,即是婦女有無身孕或懷孕幾個月,經公公把脈即可準確告知,而對於任何症狀在用藥上又非常巧妙恰當,所以當時生意相當興榮,遠近馳名,又因公公保有醫者父母心之傳統,平時熱於助人,遇到艱苦人,都會通融或不收分文。地方上風評很好享年至87歲。」

 

門當戶對的姻緣

  李美娟母親繼續說著:「我先生李森村跟我同年齡,都僅受過一年的日本教育,隔年光復後即繼續讀到小學畢業,先生從小就乖巧、孝順、聽話,小學畢業後就在店裡學習,幫忙,在公公身邊耳濡目染及調教下,加上本身一有空即會仿效公公把握時間研讀古醫書籍做研究,漢醫藥相關知識、技能日漸精進。而我娘家父親吳為添,原本開設中藥店,光復後即考取中醫師,在永光執業,當時最有名的就是醫治麻疹,常有小孩患者高燒近40度到診所打針無效的,被引薦來找父親醫治好的相當多。而我跟先生的姻緣是透過彼此認識的中藥盤商說媒而成,在娘家雖自小接觸,但僅限於處理藥材部份,20歲嫁過來後隨即投入藥材整理及丹膏丸散的製造崗位,當時藥店生意很好,公公負責診斷開藥方,先生則在櫃檯內拆藥,當時藥櫃的藥幾乎每天都要補貨,尤其早期國術館興盛,很多拳頭師傅往往一次來買顧筋骨去傷的藥都是好幾大包,更是忙碌。而所有的藥材清洗曝曬製作成品則由我負責,數不盡年頭歲月都是每天從5~6點開始忙到晚上11點還會有人來拆藥。公公去世後先生接手,生意也一直保持很好,先生生性節儉,為人客氣,勤快,很有責任心,也不會外出交際,倒是常有人來店中找他泡茶聊天或拆藥,先生待人始終不分貧窮富貴,若是遇到窮苦人家來拆藥,能付的就少收,不能付的乾脆就不收,甚至看到頭腦較不靈光的在藥店對面麵攤吃東西,生怕被責罵欺侮還會主動去幫忙付錢呢!而店裡來來往往客人常常輪番坐到晚上11~12點還不走,我若是提早拉鐵門,先生都會怕失禮責怪我像是趕客人一樣,從不顧慮隔天還要早起,如此晚睡早起,中午又有客人根本無法休息,先生本身又有遺傳性心臟病,惡性循環下不堪負荷,於54歲即過世

,街房鄰居或客人都相當不捨這個好人離開,只能說是他的命吧! 我則是從年輕操到老,切藥材,作藥丸,早期藥丸材料都是先生配好,然後由我打粹成粉加蜂蜜攪拌,再放到手搖製丸器慢慢搖成藥丸出來,作到手都變形、全身筋骨都會發痛呢!不過現在的生意跟以前比起來只能說天差到地。」

 

祖傳祕方能繼續造福人群

  在旁的女兒李美娟表示:「父親過世後,因只生5個女兒,我高中畢業後有跟父親學習過就毅然回來幫忙,民國80幾年繼承新德昌藥牌,而原德昌就由大姊繼承。自祖父營業至今已近70年,早期光是冬至期間即可賣出300貼左右一貼300元的補冬藥,現在不但量少連藥材也只指定100元,可能現代人營養攝取較足夠不需補吧!」藥房生意雖沒以前興榮,但祖父流傳下來的一些藥方如婦科、內外痔、傷科等藥很管用,也都還擁有許多老顧客群,勉強可以維持。自己小兒子很有興趣承接藥房,也很有想法,還計畫若是將來有機會接手,會採用外送服務的方式來服務老顧客及年長客戶,不過政府對中藥房政策未定,現在還是以他的專業電腦工程為主,期待中藥房有朝一日能開放繼承,讓這些祖傳祕方能繼續造福人群。」

養生食譜推薦

寒冷冬天~喝一碗人參雞湯暖暖胃補補氣吧!

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飲用

食材

人蔘鬚1小把

當歸1  黃耆不拘  枸杞不拘  紅棗不拘  桂枝少許  肉桂少許  米酒少許

雞腿2(素食者可選用素食材取代)燉補食用。

 

  • 1) 74221.jpg
  • 2) 74220.jpg
  • 3) 74222.jpg
  • 4) 439599.jpg
  • 5) 439600.jpg
  • 6) 4396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