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讓自己回歸的真實義,就是讓自己更"清淨"、"自然"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人線上 (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

更多…

人氣:169
臣德 - 審閱區 | 2019-03-07 | 人氣:169

人的心境與組織氛圍

                當我們想要推動傳統文化「慈、儉、讓」於企業時,不禁讓我們先反思起,現在社會中企業環境內充斥的是什麼樣的氛圍。

                第一個想到的是績效。我若可以得到更好績效,公司為了留住人才,會以獎勵給予嘉賞。在資本主義領頭的商業社會下,利益的獲取與金錢對等的回饋,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最直接獲取的往往是金錢與物質上的嘉賞。獎勵可以是一種激勵向上的動機,但同時也可能啟動了人們追求物質的慾望以及產生比較忌妒的狹隘心念。

                而第二個風氣是自掃門前雪的現象。這樣的說法有兩種角度可以探討。其一是交付的工作責任最好不要影響到我的休息與下班時間,我來到公司工作是以對等的工作內容換取生活薪資,以物易物的想法,公司若要加派我工作,影響我既定的生活,請支付我該得到的報酬。這樣的心態實則是以自我為中心,關閉了想要參與外在活動的觸角,而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溝通,更難談上合作。其二是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對其他人的工作漠不關心。為何自己要沒事找事做?做了成了我能得到什麼好處嗎?幫了忙若做不成,說不定還受人罪怪?這樣心念是自私的、只想顧好自己的利益,別人怎麼了與我無關。

                第三個是責任制。這個解釋可以是正面,卻也有反面。你應當負起任務執行的責任歸屬,有責任掌握進度,面對問題時勇於承擔並試法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這絕對是必要的。但也因為責任制的論點,可能讓主管只記得看到成果,而忘記在過程中給予員工關心與支持、以及協助。有些能力強的員工會樂於如此的挑戰,但對一般員工而言,這可能已造成他身心極大的壓力,有苦難言,甚至找不到情緒的出口而生病了。

                想一想,周遭的親人好友,是否也曾向您訴苦過他的工作甘苦談,上述談到的現象是不是很普遍呢?

                人對於所處的環境氛圍非常敏感,有人不高興板起臉,現場的氣氛馬上變得沉重,若有人歡喜的分享笑臉滿面,氛圍自然能轉換至愉悅而輕快。換作以人的身心作比喻,當人的身體沉重,心也不輕鬆,久了就病了;而若人的身子是輕鬆的,自然心也是自在的,有病也能好個七八成。一個企業內服務的老闆與員工,就如同共乘著同一艘船,船要航向哪個目的地,大家要齊心齊力,如果你划你的,我划我的,即使風平浪靜,這船也不安穩,遑論想有機會來個乘風破浪。

                影響環境氛圍重要的因素就在於人的心境,人有什麼樣的心境自然產生不同的態度與行為,而慣用什麼樣的態度行為應對也會形塑出特定的相處氛圍。一個好的組織氛圍能讓員工們快快樂樂的工作,吸引正能量,啟發正向思維,相互鼓勵與支持;反之,不好的組織氛圍人才不易留住,甚至引起內爭暗鬥。好的組織氛圍可以感染每個人的態度行為持續往好的方向前進,具有吸引力,而如何形塑好的組織氛圍,則受到環境中每個人心境互動的呈現。

                話說回來,在管理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活耀、最積極的能動主體,而管理的要義在於得人,得人之道在於得人心。若能將一群人的人心引導共同為願景奮鬥,彼此之間能有良善的互動,聽起來像似人的基本相處原則,但這的確是一門管理的藝術。

                中國文化下的管理思維特別重視心的作用,將心視為管理的根本,「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而一方面又強調心是具有倫理性與互動性的。在中國古聖賢的智慧中,不乏將這樣微妙的管理思維注入在生活、家庭與組織裡,值得我們進一步慎思與剖析。

 

(13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