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6人線上 (6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6

更多…

人氣:329
臣德 - 審閱區 | 2019-04-22 | 人氣:329

儉就是在耕耘自己的福田

    古代大家庭的門庭家訓,「儉」常被列為家道傳承中重要的規範,在面對困苦的求生環境下,以「儉」做為個人身心修養與家道傳續的重要關鍵。古代司馬光寫給兒子的家書《訓儉示康》,強調以「儉」樹立良好的家風,提倡儉僕為美,更提出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等佳句流傳於世,可以見得儉對個人、家庭、風氣等起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

    一般人認為勤儉是對一個人性格修養上的稱讚。勤有努力耕耘不怕吃苦,而儉是量入為出不浪費;勤能開創資源,儉則存續資源。有儉才有底的實際作為,家財理應不會散盡,而節儉夠用就好的實質觀念,使人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既存的,不會強佔奢用只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私欲。

    歷史上,唐代「貞觀之治」是唐太宗為政時創立的清平盛世,唐太宗的崇儉之風感化了許多大臣,其中有幾個範例可讓我們了解到儉的意涵與影響:其一是取消修建宮殿,唐太宗以史為鑑,大禹治水動用人力物資,不會引起民怨,實因為此舉順乎民情、造福百姓;而若為自己修建宮殿,為滿足個人私慾而勞民傷財,會惹來民怨,國家將浮動不安;其二是一次大臣們想為唐太宗修建樓閣,用來修養身子,但唐太宗拒絕並自認自己的功德不及,接受了豈不是享受浮華,愧為之聖王。

    在這樣的案例中,試以整理出幾項對「儉」的作用與反思:其一、「儉」是一種經由內在省思,衡量自己的作為是否正當、合於大眾所需,還是只為了貪求、滿足於個人之私慾;其二、「儉」為一種克制自己內在慾望的展現,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則會成為貪奢的行為現象,而泯滅了道德良知,常有禍害惹身的現象。

    唐太宗不願見到百姓的勞力與物資耗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上,因為如此豈不是強將人力與物力強為自己所用,反觀若能將人力物力甚至地力等的運用有最好的價值發揮,往好的方向前進,這是一種個人自重下,對周遭一切的珍惜與尊重,各自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相互尊重下而互不爭奪,讓種種皆能順應自然的展現自己的特質,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芒。

    我們不難發現,儉是一種從內心制約而產生對外在行為的影響。懂得儉的人,懂得珍惜與知足;懂得儉的人,會讓一切回歸簡單,住得簡單用得簡單想也簡單,就連情緒思緒也簡單,一切夠用方便用就好,不貪求;懂得儉的人,懂得尊重與善用,對的人來做對的事,不但事情能發揮效率且能展現價值。

    古人云:「寧儉勿奢、儉以養德。」俗話亦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儉能顧守內心的福田,用簡單、樸實的心境來顧守誠真可貴的道德良知。若一個錯足由儉入奢,棄道德良知於後,而讓自己的七情六慾作主,往往也將失去理性的失足千里。儉德,讓我們周遭將多一分體恤與尊重,多一分珍惜與祝福。普通話常說:「得來不易,更顯得珍惜。」若每個人都能省思著周邊的人事物、以至於時間、機會等等,共同存在的一切是如此難得,每一分每一刻都將之好好珍惜,用在好的地方、放在有價值的位置上。懂得珍惜即在耕耘自己的福田,時時反思即在提供福田養分。人要有福,福從何而來,從惜福中來,儉從何而來,從珍惜、反省而來。

(125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