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讓自己回歸的真實義,就是讓自己更"清淨"、"自然"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2人線上 (8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2

更多…

人氣:186
臣德 - 審閱區 | 2019-05-06 | 人氣:186

雲岡石窟的佛像

 

    四月底左右有機會到山西旅遊,重點之一是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大約在1,500年前,完成於魏晉南北朝的北魏時期,是中國皇室首次開鑿大型石窟,也是最大的成果。石窟依據山勢而開鑿,綿延約1公里,大小佛像超過五萬尊。也是人類歷史上石雕作品聚集最多之處。此處距離不遠,是佛教聖地五台山。山西省在歷史上是中原民族與北方民族融會的熱鬧地區。

    在雲岡石窟中的佛像,多半有著人類的行為舉止,與一般人認為佛像都是莊嚴的法相,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導遊在解釋佛像雕塑的歷史中,透漏了佛教在各朝代發展的軼事。

    除了中國歷代王朝都有信奉佛教的記錄外,北方遊牧民族亦有許多大小佛國。由於文化與生活習性的差異,北方民族的佛像是有鬍鬚的、臉型與下巴圓潤、穿著比較華麗,經常可見穿金戴銀的服飾,甚至有著上薄紗的佛像。這點反映出當時遊牧民族的若干生活與文化,包括長相外貌、男性為主體的社會階級、男性一般的穿著打扮、服飾的裝飾形式等等。

    為能同時表達自然材質與雕像特徵,這些佛像融合了具高度的雕刻技藝與藝術成就。堅硬石頭在石刻大師巧手下,呈現出輕盈飄逸的效果。佛像在北魏時期原本都是石頭的自然顏色,後來有好事的君王與師傅,為石像不斷加上塗裝與彩繪。但在自然界風與水的侵蝕下,這些塗裝與彩繪漸漸退去,部分佛像已經完全還原為原本石頭的樣貌,而殘留小部分的彩繪,證明這尊佛像曾經表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如今,回到了原本樸實的一面。

    佛像的藝術價值被人重視,而不完全是精神層面的反應。佛像的姿態、比例、與線條是藝術家在雲岡石窟觀察的重點。有尊特別被介紹的雕像,是一位站立在尊者旁邊的侍者。侍者不是穩重的站立在尊者身邊,而是側身微微傾向尊者,靠近尊者一側較高的耳朵,好像在等待主人下達指令。這使得雕像具有了生命力。

    藉由雕塑者的巧思,將當時的文化習性加諸於佛像中。例如,雕刻題材加入了建築元素,反映了當時建築物同時具有漢族、遊牧民族、與印度建築的形式。從遊行隊伍石刻人像的服飾、面貌、體格等特徵來看,有許多非中原的人士。這顯示出北魏時期,中原文化與西方世界諸國往來密切。

    佛像也有人性化的表現,我所認知的佛像是莊嚴肅穆的。這也像希臘神話故事中住在奥林匹斯山的諸神,是有個性的,有習慣與偏好,有些神更是不能隨意招惹的。在中國早期,原來佛與人如此的親近,如此的生活化。

 

(9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