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個人化的生命是短暫的
只有融在天地中的生命才是長遠的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9人線上 (6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9

更多…

今日的參訪,來到了鹿港鋐洲生技有機農場,這兒顛覆了一般對有機農作的印象,多元化的百樣作物、簡易上手的耕作流程、大面積統一的管理作業,這樣的場面與成果已然成為台灣農企業的佼佼者,幕後推動的重要人物是懷抱有大格局、對農業展現改革決心的許永洲董事長,從工業跨足農業,憑著不斷試驗與學習的精神,朝向打造屬於台灣有機農產業的願景奮鬥。

 

同一片天空下,踏入鋐洲有機農場,眼前一座座寬敞的溫室廠房,走道兩旁離地籃耕的蔥苗自在的搖曳,青綠草香撲面而來,抹去了來時經過彰濱工業區時的種種疑問:工業與農業當鄰居,這兒要如何成就有機農業的改革創新。

 

直言快語的許永洲董事長,出身自雲林麥寮,聰穎好學的他為了家庭生計在十六歲時便得放棄升學遠赴都市當徒兒。回首這數十年的奮鬥歷程,許董說起了從經營電鍍鋼材五金的事業跨足農業的轉折。

 

工業轉型農業之契機

「不同的處境下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面臨日常的小病、或大病、或瀕臨生死關卡的重症,帶來的體悟也大不相同,即便身體已恢復如初。」許董簡單直接的帶出了事業轉折的原因。

 

「現今,令人憂慮的是台灣整體環境處於不健康的狀態,太多人的身體健康亮了紅燈;整體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發展與經濟成長有的關係,我們正在付出代價。過去很多經濟行為都建立在破壞環境下,但經濟成長一定要破壞環境嗎?我相信,能夠維護整體健康環境的產業,一定存在著帶動經濟成長的方式。

 

但為何選擇農業呢?少有人能將經濟成長與農業畫上等號。

 

許董不假思索的繼續說著:「有句俗話說:『時機錢一眨眼、生意錢沒多年、功夫錢數十年、作田錢萬萬年』。無論時機好或壞,人們每天都要填飽肚子,加上台灣這寶島連外國人都讚稱為蓬萊仙島,物產豐饒,有利於耕作的條件很多,這絕對是可以留給下一代永續發展的產業。」

 

一直以來常被用靠天吃飯來形容的農夫,似乎無法將了解市場需求、穩定生產品質、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規模作聯想。

 

看向世界的農產業思維

侃侃而談的許董做足了功課,農產業的發展藍圖已在他腦中成形,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結拜兄弟,也是同業夥伴的群耕生技公司張博河董事長,繼續微笑的說著:「我們從工業、製造業跨足過來,習慣用產業的思維,看向全世界的市場,這不是用小農的力量單打獨鬥可以完成的,這需要有產業發展的觀念,要有企業的思維。

 

「農業發展強國有美國、荷蘭等,美國地大屬於大面積耕作,生產管理仰賴高科技的研發輔助如無人飛機噴灑農藥;而全世界農業外匯最高的荷蘭,其土地水源沒有台灣優沛,仍找出適合荷蘭發展的生產耕作方式,朝往精緻農業發展得有聲有色,品質、產量都有不錯的表現。

 

無論是美國的大規模農耕方式、荷蘭的無土環控栽培方式,能成為世界農業的佼者,歸因於有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型態,加上技術能量和資金投資要充足,這些做法都來自於產業的經營思維。有一定的規模經濟、技術知識能量、人力、土地、資金才能讓產業形成,累積創造出產業獨特的競爭實力,一旦讓世界看到了,才有外銷的可能,這不同於一般農友的耕作想法。」擔任多次國家國際性觀摩的企業代表,許董提高自己的眼界,熟稔分析著農產業發展。

 

一貫邏輯清晰的許董接著說出他對台灣農業的看法:「但台灣農業不是『產業』的發展方式。擁有土地、付出勞力耕作的第一線農民,無論是收成太好或不好,習慣仰賴政府的補助。台灣一年的農業預算,有50%以上的預算是直接補助給農民,長期下來,很難俱足產業發展該有的要素,即使台灣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很好,農業知識技術也走在前驅,但如此是很難跟上其他農業先進的國家。

 

台灣需要有農企業來幫助農民,幫助農業轉型,帶動產業發展。這也是我帶領鋐洲有機想要做的方向,同一區域的農民可以共同組成一個公司,農民就是股東,可領取薪資紅利、共享的資源技術、計畫性的產銷、共同承擔風險,取代單打獨鬥的孤注一擲,聚集企業的力量,讓產業漸漸成形,如此農業才有機會讓也能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要角。

 

產業的力量來自於其獨特的核心能力,不同於美國的技術型規模農業、荷蘭的精緻農業,台灣的農產業適合做什麼呢?熟悉國際產業發展的許董回答了這個問題:「台灣還是聯合國標定的疫區,防疫與用藥是劃上等號,只要標上產地台灣勢必碰得滿頭灰。但若能發展出台灣農業的有機形象,如同荷蘭就是精緻、美國就是大規模一樣,想到台灣農業就是有機―無農藥的保證,台灣的蔬果就能暢行全世界。」

 

做有機農業就是有行銷國際的決心,許董笑笑地說:「曾有人說台灣有機農業市場很小,但你想想,當荷蘭人開發用機器人採收番茄時,會希望只賣給荷蘭人嗎?台灣工業70%外銷到國外市場,台灣有機農業也不能只看台灣的市場。這是一個觀念的迷失,如果你在鹿港賣陽春麵,但你會只賣給鹿港人嗎?若只賣給鹿港人,你就不是在賣陽春麵了阿!真正賣有機的話,全世界都是我們的市場,不是嗎?」

 

像位大哥在旁提攜的張董,微笑地稱讚著許董:「他,很積極到各國去考察,堅持發展有機已投入很多心血與資金,而我也是跟著他開始研究有機農業的資材,呵呵~

 

工業背景出身的許董,深闇台灣產業發展的模式以及創新研發的實力,只要一個產業政策的發展正確,有政府大力的支持,無論是研發、製成、機具、資材,以致於市場都能被開創出來,上下游產銷供應、周邊產業的鏈結自然就會形成。

 

產業思維的農場管理

有從事農業念頭的許董,並未馬上行動投入。他認為一個產業的發展,政府的支持與立場影響很大,縱使認為有機農業值得投入,許董還是先觀察了多年才行動。他認為剛帶動起來的有機農業,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動與配套措施,規範、驗證、抽查、糾察等作業維持產業的秩序與正向發展。

 

投入農業的許董開始運用從事電鍍鋼材的專才,為有機農場做溫室建造,同時引用工業作業流程的管理方式,自動化的設計與設備的投資,為以增加產量、品質維持、減少人工來提高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許董略帶自嘲的口吻說著:「這近10年的農作,嘗試過多種栽培方式,從溫室、滴灌澆水、日照控制、定時澆水、籃耕離地等。農業的管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第一重要的是土壤,土壤不好,仙丹妙藥都沒用,土壤管理不單指肥料管理,土壤的生命力是要活化的,從了解土壤的酸鹼值,調整為適合微生物菌生長的環境來做到土壤活化的作用。再來有氣候因素、水管理、肥料、田間管理、蟲害管理、採收、採後處理、運輸、物流,這十項流程缺一不可。

 

為了建立鋐洲有機農企的品牌,必須要克服有機蔬果在消費者端的印象―單價高、賣相不佳、口感不佳,這直接影響市場的接受度。許董努力在整個產業鏈中學習、試驗,深入每一個流程探討,如何在其中提升更高的效率,得到最好的蔬果品質:在生產端,與台大農化系合作,建立生產監控的微生物系統;以循環自然生態-天敵來進行蟲害管理;找到每個蔬果最適保藏的溫度,保持最佳口感;最省人力人工的土耕方式…等等。許董謙虛的直言,有機農業的產銷一直是他還在學習的課程。針對如何面對單價高、賣相不佳、口感不佳的問題,許董一一說出了他的觀察與做法:

 

降低有機產品的單價,回到源頭直覺要降低生產成本。規模經濟即是在一定規模產量下,單位生產成本會相對降低的。鋐洲十年間將兩甲的生產地擴充到十甲,寬敞的溫室中,一列列長直的菜股並列其中,單一種作物的收成往往是以頓為單位。在鋐洲如此大的農場中,整個廠作物管理的員工沒有幾位,有機械設備的輔助下,省下工時,省下人力,僅集中在採收、分裝可以見著婆婆媽媽們忙碌的身影。有機農業要普及,勢必要邁向規模經濟,讓產量提升能均量的供應市場,被市場接受,整個產銷環境才能達到平衡。

 

農作物除了擔心遇上突來的氣候變化外,病蟲害或營養肥份失調也會讓作物變得不健康、賣相不好,以至於消費者降低購買意願。通常化學肥料與農藥是一般農業慣用的解決之道,而鋐洲有機用的是自然生態中的天敵和微生物,發揮生物的本質與特性,以天敵來剋害蟲,以微生物來平衡土壤內的養份。

 

從產銷的平衡看到台灣農業的問題,許董認為台灣農業的問題是在患均不患寡,若能將補助用於廣設冷藏庫,可以平穩產量波動帶來的市場不穩定。而在產物的採後管理,冷鏈物流在國外已是一門學科,採後的冷藏作業是保持作物最佳口感的關鍵。由於作物收成後還有生命力,隨著時間慢慢老化,採後一小時、兩小時,以至於一天後的口感會有很大的差異。留住每個作物的最佳口感,找到最適冷藏的溫度,也讓許董費盡心思,投資冷藏溫控設備,測試、檢驗不斷的嘗試著。

 

為了讓整個生產作業能一致化,提高最產效能,以達到最好的品質。除了希望改變消費市場對有機農業的印象與接受度,同時能將知識分享給加入農企的農友夥伴。先驅風範的許永洲董事長,以十多年的投資與試驗,分享著朝向有機農產業的願景邁進,唯有凝聚人力與土地,共享知識與技術,投資設備與創新研發等,台灣有機農業的寶島夢才有實現的可能。

 

這是一條漫長的奮鬥路,鋐洲有機的許永洲董事長和群耕生技的張博河董事長,同樣從工業投入農業,各自在產業的一方互相扶持,每一個經驗與足跡都成為無價的資產,讓他更清楚前進的方向。許永洲董事長憑藉著工業闖蕩的經驗,持續堅持且細心的探究,來實現讓大家吃得健康、傳承台灣寶島夢的心願。

 

(3658字)

  • 1) 26756.jpg
  • 2) DSC_023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