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每個起心依四維而起,每個念頭依八德論順序。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人氣:584
臣揚 - 審閱區 | 2019-07-19 | 人氣:584

掘轉來咱的味的彼雙手            清茂農場

 

自然是王道 天地萬物天地養 王貴仙老師

 

 

  七月二日,天氣涼爽大家跟隨著莊貴枝教授來到口湖清茂農場拜訪一對實踐自然農法長達十年的自然農法專家人稱仙仔王貴仙老師

 

 

相信土地 相信節令

 

  黝黑的臉龐露出燦的笑容樸實中帶著直率的仙仔老師向在自家門前聚集的眾人分享起自己為何投入自然農法:「歡迎大家我是王貴仙,叫我仙仔就好我從小到大無論是家庭或求學都和農業脫離不了關係以前也有做過慣行,如何用藥創造最大的產能我很有經驗,也曾創下一分地收1000斤花生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但這樣的極端方式的使用真的少用為好我爸爸的許多朋友也都是務農者些長輩噴農藥噴到都中毒,常常是我送他們到醫院,有時嚴重點的衝到嘉義,這些經歷這是我從標準用藥少用藥到不要用藥轉換過程原因,也是從事自然農法的原動力。」

 

  短暫的介紹後仙仔老師招呼大家走向田間約五分鍾的腳程一片青鬱鬱的稻田出現在大家面前

 

  站在田邊仙仔老師介紹道:「我做自然農法十年,十年的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就八個字:相信土地,相信節令。

 

  「水稻是用水量很高的農作物,我種稻時間比其他人晚一些,梅雨季節來時才開始準備種植水稻,利用雨水這個大自然的資源來種植水稻,算是看天吃飯,但卻是最自然的方式。」指向身後的稻田,仙仔老師說:「這塊田是我種植作物的其中一塊,七分地都種稻田的四周都有水溝,雨下了很方便貯存,大概可以維持七天;田地旁的生態池是我特地留的,可以收集雨水,當沒雨時就引生態池水來灌溉,基本上我幾乎用雨水、濁水溪水和生態池的水。」

 

  「仙仔老師福壽螺在你這裡如何用自然農法防治?」參訪學員問道

 

  「其實了解昆蟲的特性就比較好處理。」仙仔老師爽朗笑了笑分享道:「福壽螺的特性是沒有水不會繁衍、活動和覓食秧苗種下去後,淹了水後立即放乾,福壽螺就不會活動通常會等秧苗長高一點時(約20公分)才開始灌水泡著。」

 

 

深入了解是基本功

 

  自然農法是看天吃飯仙仔老師回憶道:「用自然農法種田一開始的產量很不好,稻米一分地才收300斤,那時好多人笑,從台北帶回來的錢一年就全燒光,那段日子其實不好過養地養到第五年才略有成長到一分地400斤,後來產量愈來愈好,現在我的一分地收成1000斤(慣行1500-1800台),但這是養地十年的結果。」

 

  「請問養地有特別的方法嗎?」參觀學員提問道

 

  「養地最好的就是雜草我用踩踏法將雜草變成稻子的養分另外偶爾有生技公司提供生產養樂多後剩下不要的酵母菌下腳品,我也會拿來補充水稻孕穗期時會在裡頭加米酒,米酒的成份,水稻需要的營養素都有。」

    

  仙仔老師您的農法是不是也可以用在我家的農地上?前來參訪的學員問道

 

  「每個地區都有該地適合的作物與使用的農法。」仙仔老師說:「任何自然農法都是因地產生,秀明、KKF都是如此誕生出來的。初踏農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基礎功夫打好,一定要了解植物的特性自己所屬的地理環境和土質的特性,自己所在的地質土壤最適合種什麼,需要什麼營養,依作物的生長階段進行營養添加

 

  「自然農法裡最主要談的就是養地和適時適地適種。莊貴枝教授在一旁補充道

 

  「是的了解土地了解作物才能做好作物環境的判斷,才能善用資源不會浪費資源,也不會被其他人牽著鼻子走。自己實際的經歷告訴所有人,自然的土地產量只比慣行用藥的土地產量差一點而已仙仔老師強調:「基本功就要經由不斷的上課學習+實作,學習很重要我至今都沒有停止進修,有時間都還會去農改場及農試所上課。耕種者要對土地有信心,地養好了,當土壤健康,再依照節令種植,那作物自然會長的很好。」

 

 

這份心 為社會 為大地

 

  眼前這塊七分地的水稻田蘊含著仙仔老師十年的自然農法智慧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塊七分水稻田竟是公益田

 

  仙仔老師說:「人生不應該只有工作和賺錢,我很想為社會做點事,雖然務農至今還處虧損狀態無法直接拿錢幫助弱勢但至少自己還會種田,我認為社會上不應該只有經濟條件好的人才能吃得起有機米或自然農法的好米,弱勢者也應該有這樣的機會。」

 

  因為這樣的想法仙仔老師與馬妞老師開始進行稻米捐助有的人想幫助弱勢知道這個訊息也會捐款請仙仔老師寄米除了弱勢團體仙仔老師的如仙米也會捐給宗教提供法會用,因為法會結束會他們也會派米給弱勢家庭。

 

農家小檔案  王貴仙

 

王貴仙,大家都親切叫他聲仙仔土生土長口湖人,清茂農場主要負責人

 

因家庭關係仙仔老師自三四歲起開始幫忙農活隨著父母沉浸在田野間在家務農就學也和農業脫離不了關係從北港農工嘉義農專直到虎科生技碩班是標準的農業科班的農業專家

 

學科紮實實作經驗更是豐富自高職畢業後到埔里學種花兩年專科畢業後在家務農十年之後北上在台北販售農產品十年種種緣份造就仙仔老師紮實的農學經歷,後因父親病逝回家鄉接手家中田地開始以自然農法的方式進行耕種

 

清茂農場裡目前有種蒜頭、花生、玉米和稻米,稻子一年只種一期,依照古法節令輪種,九月割稻十月種蒜。水稻地只種25片秧苗(一般30片),秧苗留的空間較大,約8~9寸(一般5~6寸)。因為空間夠,所以水稻的個頭也長的比較大。

 

水稻收成後再以仙仔老師堅持以古法曬稻,每個小時要翻稻穀一次,曬稻要三天以上才會乾,天氣好時曬一星期,天氣差時有的時候要曬半個月、一個月以上。這種以全自然方式收成的稻米,在市面上以如仙米為品牌販售

 

 

仙仔老師的自然農法 ~ 老公公踩踏法

 

  仙仔老師的老公公踩踏法以融入和雜草共生的理念,利用雜草的根性將土壤深層的養份抽出成為水稻的養分,做法是先用腳趾將雜草勾出,再用鋤頭將草推倒蹬平,最後走過將雜草踏得更踏實。

 

  雜草的根系可以向下生長45公分,水稻的根系約15-25公分,用踩踏法將雜草踩倒土裡,雜草失去陽光泡在水裡成為腐植質,再利用雜草根系的虹吸原理,雜草將深層土壤裡的養份吸收後,就能成為水稻最好的天然肥料,這樣的綠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仙仔老師分享:「有些人對踩踏法很有興趣,可曾有個朋友學回去後卻跑來抱怨說:仙仔,你騙我,我怎麼踩草都會站起來。我聽了開玩笑說:這個是要有丿步的,要像我一樣小兒麻痺踩的力道才會對。其實我是開玩笑的,踩草是要有方法的,新長出來較年輕的草營養足,柔靭有彈性,怎麼踩還是會站起來,一定要等到草長的硬一點最好是接近開花期,養份全都轉換了,裡頭有包含微量元素和氮磷鉀,那時的雜草最有營養加上莖已經纖維化,踩扁骨折後就無法再恢復時這時候踩下去才會真在趴在土裡成為水稻最好的養份。

 

仙仔老師提供

 

 

植物小檔案  

 

  稻或稻穀或稻米,俗稱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台灣的稻米生產方式,起自原住民利用火耕燒山闢田,待地力耗弱後再轉移他處栽種,栽種的品種可能是從印尼、菲律賓引入的爪哇稻;到了明朝末期,大陸東南的漢人移民台灣,將中國的水稻品種以及犁、風鼓、杵臼等各式農具一併引入,才開始有了較具規模的農田水稻種植。但此時的水稻品種與品質仍參差不齊,稻米中不但雜有稗子,栽種的稻米品種也為米粒較長、口感乾硬的秈稻,與現今台灣慣常食用的稻口感差異甚大。

 

  台灣是由日治時期開始轉植稻,因為當時來台的日本人不習慣秈米的口感,希望改變台灣水稻栽種的方法與品種,使台灣生產的稻米能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因此來台翌年即引進日本的水稻品種,開始有計畫地進行一系列品種試驗及栽種方法研究,逐漸推廣稻的栽種面積。稻種植一開始即在北部大屯山竹子湖試作成功,但由於氣候與技術問題影響,仍無法在平地大面積栽種。在不斷地研究下,西元 1925 年,終於成功推廣稻,隔年由當時的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以「來自蓬萊仙島的米」之意涵,將台灣栽種的稻命名為「蓬萊米」,而台灣原來栽培的秈稻則被稱為「在來稻」,所生產的米則稱為「在來米」。到了 1940 年代, 稻已佔台灣水稻栽種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成為栽種的主流。

 

  由於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農業蕭條,政府在農業政策上施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等措施,以恢復糧食生產。西元 1950 年時,全台稻米產量已超越日治時期的最高產量紀錄, 1976 年更達到歷年最高紀錄 2,712,985 公噸,但之後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民眾飲食習慣改變,稻米需求量逐年減少,因此政府開始提供農民補貼,推動稻田休耕及轉作計畫。近年來,民眾飲食趨向精緻化,食品品質的重要性顯著提高,現今的稻米育種目標幾乎皆集中在品質的改良上,台灣新育成的稻米品種幾乎皆朝向良質米的目標發展。近年主要的栽培品種包括台農 71 號、台粳 2 號、台粳 8 號、台粳 9 號,皆屬於良質米品種。

  

資料來源農委會

 

主文1689字  全文3281字

  • 1) DSC_0823.JPG
  • 2) DSC_08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