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平安就是福、平淡就是貴、平常就是富。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人氣:343
臣簧 - 審閱區 | 2019-08-21 | 人氣:343

名醫--龐安時(2313字)

龐安時(約1042~1099年),字安常,自號蘄水道人,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被譽為『 北宋醫王 』,出身于世醫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讀書過目不忘,醫術精湛,能急病人之急,行醫不謀私利,常讓來診者在自己家裡住下親自照料,直至治癒送走,他晚年參考諸家學說,結合親身經驗,撰成《傷寒總病論》6卷,對仲景思想做了補充和發揮,其特點是著意闡發溫熱病,主張把溫病和傷寒區分開來,對外感病學是一大發展。

龐安時取黃帝、扁鵲脈書研讀,不久即通曉其說,並能闡發新義,時年不滿20,進一步鑽研《靈樞》、《太素》、《甲乙經》等醫籍,經傳百家與醫藥有關者,亦無不涉獵,融會貫通兼收並蓄,頗有心得,而尤精於《傷寒論》,以善治傷寒名聞當世,蘇軾曾贊其“精於傷寒,妙得長沙遺旨”,時人有『 龐安時能與傷寒說話 』之稱。

龐安時20歲時,醫名就傳遍江淮間,他性喜讀書,即使寒暑疾病也不釋卷,聽說大有異書,便如饑似渴地購買,生平講俠義,他為人治病,不分貴賤,招待住食,尊老慈幼,就像是病在自己身上一樣;其中不治者,必定如實相告,不再治療;病家持金來謝,也不盡取,其醫德高尚可稱。龐氏對《難經》非常推崇,著有《難經辨》、《主對集》、《本草補遺》,因年代久遠,這些醫學著作現在大多遺失,僅存著一部《傷寒總病論》。

相傳,有一年大旱,浠水城郭鄉楊家鋪一帶瘟疫流行,可龐安時發現他開的方子在別處靈驗,而在這裡就不靈了,他來到這裡一看,才發現這裡的村民吃水、用水沒分開,都取自污穢不堪的塘堰,要解決問題必須立即打井,於是他找到在當地行醫叫楊可的弟子,師徒二人一起上山尋找水源。他們兩人走到一個山坡下,龐安時在一顆小樹邊停下來,見樹旁的密密草叢,高興地說:『 你看,這麼乾燥的天氣,此處卻不斷湧出清水,這不是找到了水源嗎? 』楊可大喜,送走老師之後,按老師的策劃設計,開始在此打井,同時請來石匠,將白石打成石井圓圈,一直從井底碼砌到井口,共用了72個圓圈,砌成一眼深層泉水井,此井水質清洌,用此水煎藥給病人服用,果然藥到病除,當地村民取水食用後,男女老幼個個紅光滿面,疾病全無,齊贊龐安時師徒為他們做了件大好事,於是大家計議,請來一個石匠,在石碑上刻上『 龐公井 』三個大字,準備立在井邊,當龐安時聽說這事時,立即趕來勸阻說:『井是你們楊家人開,供大家用,怎麼把功勞記到我的帳上呢?於是給它取了個名,就叫它楊井』。

在學術思想方面,龐安時既精於傷寒,也熟諳溫病,內婦兒科,皆有研究;是一位擁有廣泛實踐經驗的醫家,其于傷寒與溫病尤有發揮。

一、對傷寒學說的闡發:龐安時治傷寒主要是從病因、發病入手,並結合體質、地理、氣候等進行探討,他承前人之說,認為傷寒的病因是『 寒毒 』,只不過是由於感受邪氣的時間、地域、體質不同,而表現出傷寒(指狹義傷寒)、中風、風溫、溫病、濕病、暑病等不同的證候,龐安時在《傷寒例》有關論述的基礎上予以發揮,強調一切外感熱病的共同病因是『 毒 』,雖然『 毒 』有陰陽寒熱的不同屬性,臨床表現也有中風、溫熱、暑濕與急緩輕重等多種多樣,但只要抓住了『毒 』,就抓住了一切外感熱病的共性,說明治療外感熱病應重視『 解毒 』法。另外,他又指出『 凡人稟氣各有盛衰 』,『 寒毒與營互相渾 』,『 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己,怯者則著而成病矣 』,認為寒毒雖已侵襲人體,但其能否發病,則取決於素體強弱與正氣盛衰,而且在毒氣『 從化 』的傾向上,龐安時也強調了素體的決定意義,認為『 假令素有寒者,多變陽虛陰盛之疾,或變陰毒也;素有熱者,多變陽盛陰虛之疾,或變陰毒也 』,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都以內因為根據的認識,頗有辯證法思想。同時,他還認識到外感發病與四時氣候、地域居處密切相關,同是感受寒毒,冬時即發為傷寒,因春溫氣誘發而為溫病,因夏暑氣誘發而為熱病,因暑濕誘發而為濕病等,都因四時氣候變遷而發生不同的病證,不僅如此,居住在山較多地區的患者多中風中寒之疾,平居者多中濕中暑之疾,說明發病與地域居處也有關係。龐安時對傷寒治療,雖宗仲景法則,而善於靈活變化,往往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治,在治療上也有不少寶貴經驗,豐富了傷寒病的治療方法。

二、對溫病學說的闡發:對於溫熱病,龐安時基本上分為伏氣和天行兩類,前者是冬時中寒,隨時而變病,如春之『 溫病 』、夏之『 熱病 』,以及『 中風 』、 『 濕病 』、 『 風溫 』等,『 其病本因冬時中寒,隨時有變病之形態耳,故大醫通謂之傷寒焉 』,伏氣又可有伏寒與伏熱之分,但均不同于天行溫病,因此他指出:『 天行之病,大則流毒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 』,認為天行溫病是感受毒性很強的異氣引起,頗具有流行性、傳染性的病證,是外感熱病中另一類性質不同的病證,其治療與傷寒不同,傷寒“有可汗可下之理”『 溫病若作傷寒行汗下必死 』,提出了溫病與傷寒分治,這對後世溫病學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龐安時從其豐富的臨證實踐中觀察到,溫病一類以溫毒最為重險,他將溫毒五大證與四時、五行、經絡臟腑聯繫起來辨證論治,有一定見解,指出『 自受乖氣而成臟腑陰陽溫毒者,則春有青筋牽,夏有赤脈,秋有自氣狸,冬有黑骨溫,四季有黃肉隨,治療各有各法 』。對溫毒五大證的治療,他著眼一個『 毒 』字,使用大劑量清熱解毒,辛溫散毒之品,處方多以大量石膏為主,實為後來余師愚治溫疫開了門徑,另外,他還專立《辟溫疫論》列舉『 療疫氣令人不染』方,有辟溫粉,雄黃嚏法,千敷散等,體現出他治溫病著重預防的思想。

龐安時治傷寒是從病因、發病著手,強調體質因素在發病中的重要作用,並認為廣義傷寒的病因是『 寒毒 』,而天行溫病則由『 異氣 』引起,提出溫病與傷寒分治,指出溫病中以溫毒最為重險,對溫毒五大證的治法遣方頗具特色,其重視預防的思想,也實為可貴,且其高尚的醫德為醫藥界樹立了典範。

 

 

  • 1) 龐安時.jpg
  • 2) 龐安時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