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功夫是覺來的,技巧是學來的,
覺時,使心定氣定
學時,使心浮氣躁;
慎思,篤行也。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5人線上 (1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5

更多…

白沙屯媽祖領軍的風範 ~ 同心奮鬥 愛憐慈憫 專訪 資深轎手 陳燦輝

 

白沙屯媽祖一年一度的進香,從白沙屯到北港往返,近400公里路,在七至十一天內完成,整個隊伍跟著媽祖聖轎前進,要往哪裡,在哪休息,走得快走得慢,都由媽祖聖意決定,白沙屯媽祖是進香隊伍中的最高領導。

 

走在神轎旁,神轎與鑼聲相應,所展現出來的氣勢,有如媽祖就在我們的身邊:媽祖給稜轎底的百姓賜福時,靜靜的、祥和的像替每個孩子撫頭;遇到狀況時,急急如雷,浩然正氣振攝整場;行進間,或急行趕路,或守靜平穩的走,白沙屯媽祖以身示範,展現祂的風範,而香燈腳步步跟進。

 

拱天宮進香報名人數統計,民國九十一年至一百零八年,從三千多人累增到五萬人,於更早期的四、五十年代,跟隨媽祖進香的香燈腳僅有八十人左右,全是白沙屯在地的信眾。神轎、鑼、頭旗、香擔在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中是至關重要的聖物,全程需有人力來負責,現今是以分組責任制方式,有意願且經過媽祖聖允的人來承擔這項責任。以現代人的觀點,當規模達到一個程度,分工項目會更細,提供的服務也更多,讓整體秩序在一定的架構中順暢。所以,當人力精簡時,分工項目會少很多,甚至不需要分工,而是讓大家知道要做什麼,想著如何合作完成任務,縱然這兩者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要前往北港進香。因此,想要一探白沙屯媽祖究竟是以什麼樣的風範領軍達成這深具挑戰的任務,我們將時空拉遠至早期沒有分工任務的進香團,感受白沙屯媽祖在當時進香徒步的情境,向他的子民傳遞了什麼精神。其中,我們整理出幾項白沙屯媽祖在極具挑戰的進香任務中展現的重要風範,而在徒步間一一傳給了在地的香燈腳,傳給了外地香燈腳:()絕對的信任、() 簡易而親民、() 謹守紀律、() 同心同德、() 慈愛與寬容。

 

早期的進香情境多為口耳相傳,由經歷過的長輩口述當時的故事。今年七月十三日上午,感謝洪執行長的引薦,有機會現場聽聞白沙屯耆老中的至寶-陳燦輝,與我們話當年,說說他跟隨媽祖進香的故事。陳燦輝老先生(民國二十一年生)現年87歲,自18歲開始跟隨媽祖進香,20歲時開始扛媽祖聖轎,直到民國七十五年白沙屯拱天宮什音團成立,加入什音團後便退任扛轎任務,有著三十多年扛轎經驗(白沙屯拱天宮什音團和白沙屯拱天宮大鼓陣於白沙屯媽祖進香行列中唯二陣頭),而他也曾參與白沙屯歌仔戲班、天德宮范謝將軍偶。

 

絕對的信任 「要去進香,媽祖若有說好,才可以去。」

早期若有想要去進香,必須向白沙屯媽祖請示,有聖允才能參加,白沙屯人對此非常慎重。說要去沒去不行,不去也不可以說要去,一切按照媽祖的聖示來作。這是因為早期生活困苦要勤奮維持生計,加上進香路途遙遠、近十日的路程需要全程徒步,要不要參加都是面對不確定的抉擇,而視白沙屯媽祖為守護神的白沙屯人,將決定權交給了媽祖,堅信媽祖的安排必有其道理,聽媽祖的做就對了。而所有報名進香的人員名單會列於疏文,在北港朝天宮割火時,將此趟同心同願的奮鬥功果稟天迴向,祈求蒼天祥瑞護佑。

 

簡易而親民 「樸實見真情」

不同於現今媽祖起轎出發的時間多在子時,早期大都在清晨出發,每個人身背漁網作成的束口網袋,放入了換洗衣物、煎甜粿等,一手持進香旗,輕裝便服就準備與媽祖同行,就連扛轎人員也一樣,背上自己的行囊扛著轎。媽祖聖轎走到近午時便會休息,下午2-3點再開始走,走到媽祖想要駐駕休息的地方,大夥才會停下腳步,此時可能是傍晚、或晚上、或深夜。民國60-70年以前,媽祖都停駐在民宅,香燈腳在騎樓、或屋簷下直接席地簡單的休息,而附近的居民也因媽祖的到訪,是驚喜、是感恩,對香燈腳,是關心、是慰勞,來者是客,這般盛情給了香燈腳最大的溫馨與支持。

 

謹守紀律 「進香,就像是在操兵。」

進香路途遙遠,一路上不但要注意前方的狀況,也要彼此照護身邊隨行的夥伴。早期土石地面不好走,夜間路上也沒有燈,隨行的香燈腳都注意著鑼聲跟進。白沙屯媽祖進香神轎與頭旗都有一面鑼隨著隊伍前進敲響著,一前一後,相互呼應,香燈腳就在這鑼聲前後相應的區域走著。一方面聽著鑼聲走,知道媽祖神轎在距離多遠的位置,另一方面聽著鑼聲走,知道自己走在隊伍中,沒有脫隊。鑼的聲聲提醒,提振大夥的士氣,將人與心凝聚在一起,不至於散漫,整個隊伍在媽祖帶領的節奏中穩定的前進。

 

但這一路上香燈腳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有人走到打盹,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不小心會撞到路樹,或跌到田底,或受傷,需要有人趕緊去陪伴他;途中若萬一腸胃不適,吃壞肚子時,可能在3-4里路內都不會有公廁,也不好意思向民家借用,為了避免窘境發生,只要有人手拿桃子、李子、玉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馬上就會收到頭人嚴厲的斥責。而總總的狀況,因為有了第一次進香的經驗,在下次的進香路上成為能夠幫忙照護、提醒、拉持一把的人。就這樣,白沙屯媽祖領軍帶著大家前進,所有的香燈腳們攜手共度,同舟共濟,往目的地前進。

 

同心同德 「武身媽祖,力不可擋」

進香路上,腳力較好、體健勇壯者會被頭人相中,一起來幫忙扛轎、敲鑼或扛香擔的工作。每一個人的步伐都是承襲著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由媽祖聖轎引領方向前進,一個簡易的竹轎,四人肩扛,感受媽祖自轎桿(轎側兩旁所綁的兩根竹子,為靠近神轎前後的扛轎兩人其雙手扶握之處)與轎棍(於轎前轎後各有一竹子,置於扛轎四人肩上)傳來的力量行走。媽祖神轎若要往前走,扛在肩上的轎棍就會在頸肩處前後滑動,而若要轉往某一方,轎棍就會往某一方傾過去,這時若沒順轎棍移動,與媽祖力量有所牴觸,可能就會瘀青,留下了記號。

 

武身的白沙屯媽祖,其力量很大,祂若想走,很快的咻一下,扛轎如同被神轎拖著走,而若祂想停下來,就會像定住一般,任你怎麼拉也拉不動。扛轎的首要任務就是絕對尊崇媽祖的旨意,並護守住神轎,不可使之掉落,且避免人為疏忽造成的神轎搖晃。

 

早期神轎的尺寸較小,靠近媽祖神轎前後的兩位轎手,會手掌朝上,自兩側轎桿下方以弧口握住轎桿,手指頭握緊住轎桿,如此神轎便被圈在手臂內側,媽祖若突如其來的力量變化,轎手能直接反應的靠攏住神轎抓緊,而不至於鬆掉了手。也為了不讓人為因素改變了神轎的動態,轎手也盡可能以彎身首頸俯下的姿勢來更換另一肩扛轎或由他人接替扛轎。

 

白沙屯媽祖進香路上,看好了天時,在這來回四百公里路上,每一條走過的路都是媽祖細心的安排,有著祂要渡化救世的緣份。

 

有一回,媽祖進香在往北港路上,從吳厝轉西往崙背方向,而後想要轉南往土庫元長方向前去。此時有位廟方委員因其朋友住在番薯股陵厝(往崙背方向),便替換了神轎最前方的轎手,由自己來扛轎,有意識地希望將媽祖神轎拖往番薯股陵厝的方向。而就在番薯股陵厝內,媽祖神轎開始定點發威,一直在原地打轉了近10分鐘,神轎最前與最後的轎手都被媽祖打轉的力道給甩鬆了手,離開了神轎,僅留下靠近神轎前後的兩位轎手,手跟身子整個緊靠攏著神轎,可說是人轎合一的狀態被媽祖的力道帶著打轉。旁人見狀,都能感受到白沙屯媽祖非常生氣。原來媽祖不滿意進香的路線被改變了,原計畫去程要到土庫元長,回程走崙背,這下先來到崙背,後面的路線與安排豈不全被打亂了。

 

慈愛與寬容 「照護我的子民」

 

「放心,跟好,我的子民」

舉凡進香期間,見那長排攏等著稜轎底的信眾,媽祖聖轎經過後,每個感動不得言喻的神情令人動容,媽祖的慈愛撫慰人心。早期進香,當腳酸疲累到走不動時,隊伍仍需一直前進,也無隨行的車可以替步。此時,無論是阿伯阿桑,所有走不動的人會緊靠在神轎旁,扶著轎旁的轎桿,讓媽祖婆牽著走。此時,每一個香燈腳就像是媽祖的囝仔,讓媽祖牽著,給媽祖惜著,回到聖母的慈祥懷抱中充充電,待精神體力稍有恢復。說到這,陳老先生聲聲讚嘆,這麼多人來扶著媽祖聖轎走,我在扛轎也沒感到有不一樣的沉重感。

 

「少一個,不出庄」

由於長途進香徒步真的是身體極限的挑戰,能夠把握時間休息是最珍貴的事了,但忘了時間睡過頭,可會造成內心莫大的恐慌,尤其是在早期只能徒步又沒有任何通訊方式的狀態。一次媽祖在西螺魚寮駐駕,次日媽祖起駕出發,但走一小段停了,走一小段又停了,大夥突然發現有位香燈腳沒有歸隊,趕緊前去尋找,原來前一晚他到約一里外的親戚家過夜休息,不小心睡過頭,待他歸隊後,媽祖聖轎隨即前行。也曾在北港朝天宮起駕回鑾時,媽祖神轎未走上大路,而是靜靜地走入一旁無人冷清的市場內,而後停在市場門口路上的一家旅社,不久即見一位香燈腳匆忙的跑上前來,在神轎前跪拜,隨後白沙屯媽祖便啟程走上大路。白沙屯媽祖如此照護祂每一個香燈腳,因為個個都是祂的子民,也因為有白沙屯媽祖的大愛,安住了所有子民的心。

 

白沙屯媽祖進香轎班的制服背心上,一個大大的「勇」字,正好恰當的形容了耆老們早期進香同舟共濟的奮鬥精神。而白沙屯媽祖的慈悲渡眾與領軍風範,在一步一步行腳間入了他們的心,入了他們的髓,成為心中引以為傲的信仰,成為他們一輩子跟隨的風範,也在一年又一年的進香中以身示範傳揚給下一代。

 

永遠跟隨白沙屯媽祖的白沙屯耆老們,再一聲讚嘆,世界有您們上勇!

  • 1) 左二陳燦輝資深轎手、左三洪建華執行長.jpg
  • 2) 三十年扛媽祖聖轎經驗的陳燦輝.jpg
  • 3) 六十年代末媽祖進香情景(拱天官文物館舊照片陳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