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一切如實的從頭而來,才是最確實成功之道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8人線上 (6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8

更多…

人氣:286
律心律志 - 審閱區 | 2019-12-25 | 人氣:286

《詩經·鄘風.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詩旨:讚美衛文公群臣樂於招賢納士。《毛詩序》:美衛文公臣子好善說。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顯赫旄旗掛在杆上,飄在浚邑的郊外。(1)白色絲線鑲在旗邊(2)素絲編織的韁繩(新譯詩經讀本),(1)四匹好馬相隨(2)駿馬四匹作聘禮(新譯詩經讀本)。那位俊美的男子,該拿什麼來送他?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顯赫旟旗掛在杆上,飄在浚邑的近畿。(1)白色絲線織在旗上(2)素絲編織的韁繩(新譯詩經讀本),(1)五匹好馬相隨(2)駿馬五匹作聘禮(新譯詩經讀本)。那位俊美的男子,該拿什麼來相贈?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顯赫旌旗掛在杆上,飄在浚邑城上。(1)白色絲線縫在旗上(2)素絲編織的韁繩(新譯詩經讀本),(1)六匹好馬相隨(2)駿馬六匹作聘禮(新譯詩經讀本)。那位俊美的男子,(1)該拿什麼話來稱頌該拿什麼回報) (新譯詩經讀本)?
   《干旄》一詩,古今解其主旨,有三種主要說法,《毛詩序》為代表的“美衛文公臣子好善說”、朱熹《詩集傳》為代表的“衛大夫訪賢說”和現代一些學者所持的“男戀女情詩說”,恰好代表了古代經學漢學、宋學兩大體系和五四運動興起後新學的觀點。按:毛傳解“四之”、“五之”、“六之”為“禦四馬也”、“驂馬五轡”、“四馬六轡”,認為“良馬四之”、“良馬五之”、“良馬六之”是說大夫駕車建旌旄而行。對此清馬瑞辰說:“服馬四轡皆在手,兩驂馬內轡納於觖,故四馬皆言六轡,經未有言五轡者。”左傳云:‘王賜虢公、晉侯馬三匹。“楚公子棄疾見鄭子皮以馬六匹。’是以馬者不必成雙,故或五或六矣。”古者聘賢招士多以弓旌車乘,此詩干旄、干旟、干旌,皆歷舉召賢者之所建。
    此詩採用賦體,為重章疊句的結構,而完全重複的句子僅“彼姝者子”一句,特別突出了 “姝者”在全詩中的重要性。毛詩以為“姝者”是衛國好美善的大夫,朱熹則以為“姝者”是衛國的賢人,但他們都認為“之”指代的是衛大夫。毛詩說以“之”為“賢者樂告以善道”的對象,朱熹以“之”為“答其禮意之勤”的對象。以為正是訪賢大夫心中所想的問題:將贈送他們什麼東西以示禮敬?將告訴他們哪些事需要請教?
    從詩的藝術上說,“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遠而近,“良馬四之”、“良馬五之”、“良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非常嚴謹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以疑問句代替陳述句,生動活潑,躍然於文字間,直書訪賢大夫求賢若渴的心理可謂曲盡其妙。
東漢張衡《四愁詩》有“美人贈我金錯刀(金琅玕、貂襜褕、錦繡段),何以報之英瓊瑤(雙玉盤、明月珠、青玉案)”之句,實得此詩之精妙,可知本篇詩作對後世的影響。
參考文章: 詩經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