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個人化的生命是短暫的
只有融在天地中的生命才是長遠的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人線上 (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

更多…

人氣:158
律心律志 - 審閱區 | 2020-05-07 | 人氣:158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詩旨:這是一首動人的思鄉之歌。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說黃河寬廣?
一艘葦筏就可筏過。誰說宋國遙遠?踮起腳跟就可看到。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誰說黃河廣寬?竟然容不下一小船。誰說宋國遙遠?(1)吃早餐前就趕得到(2)不需半天就到。
    《河廣》是一首動人的思鄉之歌。作者是春秋時代僑居衛國的宋人。這位離開家鄉、棲身異國的遊子,由於某種原因,雖然日夜苦思歸返家鄉,但終未能如願以償。當時衛國都城在河南朝歌,和宋國只隔一條黃河。詩人久久佇立在河邊,眺望對岸自己的家鄉,唱出了這首詩,發抒胸中的哀怨。
《河廣》是短詩,僅八句,便概括地速寫了一位遊子思鄉的形象,和他欲歸不得的迫切心情,生動異常。全詩不過二章,每章四句,卻有四種修辭格交錯著。“誰謂河廣?”“誰謂宋遠?”是設問的辭格,意思說,黃河並不廣,宋國並不遠呀。特別是一開頭就提出問題,使聽者被這飄忽而來的提問所感染,從而去思考詩人的情緒為什麼如此激昂。接著詩人自己回答了:“一葦杭之”、“曾不容刀”(杭,通航,渡過。刀,通舠,小船),黃河的河面那麼狹,只用一束蘆葦就可以渡過去了,它連一隻小船都容不下呢!我們知道,黃河實際上還是比較廣闊的,這裏極言黃河的狹窄易渡,是誇張的寫法,同樣,“跂予望之”、“曾不崇朝”(崇,同終。終朝,從天明到吃早飯時候),也是誇張的修辭。是極力形容由衛至宋歸家路途之近,踮起腳跟就能望見,不須一個早上就能到達家鄉,豈不是近在咫尺嗎?在短短的八句詩裏,就有四句運用誇張的語言。朱熹《詩集傳》說:“詩人極言河小,意謂宋近也。”他道出了本詩運用誇張語言的特色。誇張是一種言過其實的藝術手法。劉勰把《河廣》列入誇張的修辭格,並指出誇張的特點,是言過其實,完全正確。誇張是反映真實,但這種真實,是藝術上的真實,不是事實上的真實。正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杜甫的“白頭搔更短”,也是藝術的真實,它們和“曾不容舠”,都無害於詩篇的思想意義,所以劉勰說“於義無害”。
《河廣》詩人不但運用設問與誇張的語言加以渲染,而且還以排比、迭章的形式來歌唱。通過這樣反復問答的節奏,就把宋國不遠、家鄉易達而又思歸不得的內心苦悶傾訴出來了。此詩句似現在順口溜的民歌一般,通俗易懂。但又似有一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國既然“近而易達”,那麼,他為什麼不回去呢?這當然有其客觀環境的阻力存在,不過這是詩人難言之隱,詩中沒有明說罷了。
《毛序》:“《河廣》,宋襄公母歸於衛,思而不止,故作是詩也。”按宋襄公母即宋桓公夫人,衛戴公、文公、齊子(嫁齊桓公)、許穆夫人(《載馳》作者)的姊妹。她被宋桓公遺棄,回到娘家衛國。《毛序》認為《河廣》是宋桓夫人思子之作。《河廣》作而宋立戴公矣,《載馳》賦而齊立文公矣。《載馳》許詩,《河廣》宋詩,而系列於《庸》、《衛》之風,以二夫人于其宗國皆有存亡繼絕之思,故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