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一切如實的從頭而來,才是最確實成功之道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68 詩經   溫柔敦厚的詩教   興華國小校長王瓊慈

 

    很多事,年紀小的時候不懂;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不懂得珍惜。一定要等到經驗夠多了,才會理解,才會發自內心去珍惜。有時候來得及,有時候來不及。說過的話,耳朵聽過,記住了,會遺忘;唱過的歌,聽過了,也會忘記。當文字記下來,存在書上,有一天,有機會去翻閱,看到了,觸動回憶,連結舊經驗和新經驗,心底的世界就更加豐富,更加有意義。

    廣泛閱讀讓我可以從古詩文中看到人類共同的情感,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而是充滿慈悲和憐憫。從小,我的舅舅教我讀千家詩,小學,我的老師要求學生背唐詩、宋詞、元曲。詩詞的世界,情感豐富,文字優美,一直到大學修習了詩選詞選,老師們一再傳達詩人們以詩宣志,其實也是一知半解的。直到如今,重新拿起舊書,才發現詩人筆下紀錄的字字珠璣,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不輸給小說。更是精致動人。

    兩漢古詩《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古時交通不方便,能接到離家的丈夫的書信實屬艱難,千言萬語,只能濃縮成「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古代當兵一去多年能活著回鄉是大幸,建安七子中的陳琳有詩《水寒曲》「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多少人成為戰場白骨,一生回鄉無望,獨留妻子父母的悲傷與痛苦。

    於是讀到《詩經•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雖然文字比較艱澀,但是,能清楚的理解,這也是戍兵的吶喊。為國兵役,任務多重,兵士們離鄉背井渴望回鄉,其情僅有痛苦悲傷,無人歡樂喜悅。人類自古至今,歷史從來不會為升斗小民著想,生活是每天的日常,對人的照顧也是平安為要。征戰痛苦的是兵士,被迫家庭離散的也是百姓,小老百姓要求不多,只要家庭美滿,生活平靜。

    《禮記·經解》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歌抒情宣志,書寫能讓身心得到宣洩,讀之能體會他人悲喜。詩歌,充滿著人性的情感。要鼓勵孩子多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