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勤儉的人
喜悅的做事前事
開懷的做進行中的事
圓滿的做事後的事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人氣:134
律心律志 - 審閱區 | 2020-12-24 | 人氣:134

《詩經·鄭風·緇衣》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詩旨:作者對所謂“好人”的稱道,並願為他服務。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黑色朝服多合適啊!破了,我再為你做一襲。你到官署辦公,回來,我就給你新衣。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黑色朝服多好看啊!破了,我再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辦公,回來,我就給你新衣。

    「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黑色朝服多舒適啊!破了,我再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辦公,回來,我就給你新衣。  

《緇衣》為鄭風的第一首。《禮記》中有“好賢如《緇衣》”和“於《緇衣》見好賢之至”的記載。鄭國開國之君桓公為周幽王時的司徒,他的兒子武公則為周平王時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的《鄭世家》“述贊”中說:“厲王之子。得封于鄭。代職司徒,《緇衣》在詠。”宋代的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舊說,鄭桓公、武公,相繼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周人愛之,故作是詩。”他似乎是贊成這一“舊說”的。而清代的學者則以為這是“美武公好賢之詩”。當代學者也同意此說。他說:“鄭國某一統治貴族遇有賢士來歸,則為他安排館舍,供給衣食,並親自去看他。這首詩就是敘寫此事”。至於鄭國統治者是真“好賢”,還是政治手腕,論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而王夫之以為:“《緇衣》之詩,王子友(桓公)之工其術以歆天下者也。”所謂“好賢”,乃是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權術耳。

 這首詩充滿一種溫馨的情份,這是一首描寫國君與臣下關係的詩,也是一首寫家庭親情的詩。當代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一首贈衣詩。詩中“予”的身份,看來像是穿緇衣的人之妻妾。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適治事之館,釋皮弁而服(緇衣),以聽其所朝之政也。”說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稱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詩中所詠的黑色朝服看來是抒情主人公親手縫製的,所以她稱讚丈夫穿上朝服是相當的合體與稱身。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這件朝服破舊了,我將再為你做新的。還再三叮囑,你去官署辦完公事回來,我就給你試穿剛做好的新衣,夫妻一往情深。表面上看來,詩中寫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贈衣,實則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摯愛自己丈夫的心聲。

 全詩共三章,直敘其事,屬賦體。採用的是《詩經》中常見的複遝聯章形式。詩中形容緇衣之合身,雖用了三個形容詞:“宜”、“好”、“蓆”,都是一個意思,就是好得不能再好;準備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個動詞:“改為”、“改造”、“改作”,也都是一個意思,讓詩句變換語氣而已。每章的最後兩句都是相同的。全詩用的是夫妻日常所說的話語,一唱而三歎,把抒情主人公對丈夫的體貼之情刻畫得入木三分。

 

參考文章: 詩經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