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個人化的生命是短暫的
只有融在天地中的生命才是長遠的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5人線上 (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5

更多…

人氣:208
顏廷燁 - 道德經 | 2021-01-19 | 人氣:208

引言

一切智慧從機會而來,在隨著機緣流傳下來,這即是道紀的精髓。

 

第十四章 道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可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課堂註釋

  本章接續第十三章中,「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的意涵:將自我格局放大後,於團體中,我們如何融入其中,並檢視自我的成敗。

  放大格局後,我們愛惜自己,尊重他人。在大團體的凝聚裡,彼此間不會出現突出的個人主義,而是同心協力地來完成一件事。自然界的大格局中,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事物,或許很細很微小,但都能使人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只是無法真實地說出。當機緣來臨時,我們尚未明白,待機緣已過,才恍然大悟。但毋須氣餒,只要將過去的機緣與智慧學習並守著,時時的檢討自我,在下任何決定時,便能維持好的,修正不好的。將第一至第十三章的所學,規劃整理出自我的十三條處事紀律,即為成功之道。

 

生活實例應用 (顏廷燁分享)

轉瞬間,新春即將到來,我的大一新學期也暫時告個段落。細數一年裡的林林總總,不論是從準備、考試、等待到升學,抑或是在協會裡的學習,過程中受到了許多長輩的關照。懷著感心的心,我將自身的狀況重新檢視一遍。我的習慣、情緒與態度,給予我的影響,造成了什麼的結果。

  在校園的生活中,我因為理念與小組的同學不同,而吃了點苦頭,所以我選擇了默不吭聲。後來我明白,我不能將自己的標準強行套在他人身上,每個人對於事情完成的分數是不一樣的。然而,在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無法有系統地將資料整理,卻又想追求完美,搞得自己的頭昏腦脹,一天的行為,便可能被情緒給左右。

  諸如此類的經驗,使我成長,學習如何在團體裡生活,如何與他人溝通。同時了解到各司其職的重要性,不能過度干涉他人的想法與意見。此外,我也有著許多需要改進的部分,才能讓自己心的格局放大,並在培養新的習慣時,將好的習慣給延續,使自己更加進步。

 

學者的不同詮釋 (資料來源:心靈咖啡坊《道德經》)

天下間無法用眼睛去觀察的事物稱之為夷,無法用耳朵去聽聞的稱之為希,無法用手去感觸執拿稱之為微。而真道則是連以上三者都無法窮究其實相,所以兼具著夷、希、微的特質,就勉強稱之為「一」吧!,真道生化萬物而蘊含於萬物之中,雖是高尚美好的人事物也不會因此而特別光明美好,縱然是低下卑微的人事物也不會因此而特別黑暗醜陋,因為大道生化萬物是沒有分別,綿延不絕卻又終歸於無。所謂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形象的形象,這道的奧妙和真實,只能恍惚地感受祂的存在,想從前面去觀察卻看不到源頭,想從後面去追隨卻也尋不到盡頭。學道之人依循大道生化之理,秉持良知應對生命中的因緣使之圓滿,若能體悟萬古起始的本源,便是那天地間大道的綱紀倫常!

 

課後總結

若能將自我格局放大,並珍視所遇到的種種機緣與智慧,同時利用過去所學的經驗,進行須檢討與修正,自然明瞭大我的人生方向與原則,與道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