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動力來自於絕對的熱情,持續無限的熱情就有成功的力量。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0人線上 (1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0

更多…

107詩經   不鄙不憤勿自傷  興華國小校長王瓊慈

    從貧富差距思維工作的性質差異,思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態度,不難發現,自古至今,人喜歡過著優渥的生活,不喜歡貧困,喜歡安逸,不喜勞動。經常看見有些人一旦成為富裕的人,對於貧困的人就會顯現出驕奢厭惡的態度。生活困頓的人,需要花費許多體力工作獲取生活所需,汲汲營營,勞累不堪,內心產生對富裕的人的怨懟和羨慕,比較溫和的人自我怨嘆,比較強烈的人怨懟他人,願對命運。因此,社會階級存在許多相對的仇恨,其來有自,也很難突破。

    唐代詩人秦韜玉有詩《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從作嫁衣的姑娘聲聲嘆息中,看到其志不申的傷感。而詩經的《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闢,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爲刺。」更是悲憤,一樣為他人縫衣,還得面對主人直接的鄙夷不屑。

    早年農民種鳳梨、香蕉外銷,所生產的鳳梨、香蕉最好的都賣給商人,自己吃的都是瑕疵品,有些是過熟,有些是不夠豐美的。打造金飾的工藝師,往往只是賺取工資,昂貴的金飾自己也無力佩戴。因此一旦有能力翻身,總是給自己最優渥的生活,更用力的踐踏比自己不如的人。人性的沉淪就是如此,因此求道之人修其性,身處卑賤不自傷,身安高位不驕暴,才能得到高貴的情操。

    宗教家看透生命的真相,所以能安然自得慈悲待人。透過教育傳達人類共存共榮的價值,社會互助才能興盛,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平等的對待每一個行業的人,讓階級只是分工,而非貴賤。有貧富,形成貧富的來源能被檢視,理解是透過機會和努力,只要透過努力,人人就有階級流動的機會,接近公平正義,養成悲天憫人的胸懷,不鄙視不憤慨,平和的做好目前的工作,這樣社會就會少了暴唳之氣。

    孔傳:「扞紂王呴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比干忠諫,謂其心異於人,剖而觀之。酷虐之甚。」古代暴君的行徑讓人恐懼,如今心理學上對於殘暴的人有深入研究,心理學家們發現,童年遭受過嚴重虐待的人,擁有暴虐基因的人的反社會傾向會遠高於正常水平。因此提供溫暖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能有效減低暴力行為。所以整體社會氛圍走向良善,社會會持續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態度越少出現,個人會平和,家庭社會更加平靜和溫暖。正當宗教的修持都是平心靜氣,以善待人,減少生活的紛擾,增加宗教與教育活動,方向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