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一切如實的從頭而來,才是最確實成功之道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6人線上 (5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6

更多…

人氣:41
律心律志 - 審閱區 | 2022-10-19 | 人氣:41

《詩經·唐風·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詩旨:流浪者之歌。《毛詩序》謂“《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並爾”,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詩集傳》謂此為“無兄弟者自傷其孤特而求助於人之辭”,則差為近之。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孤立生長的棠梨,它的樹葉非常茂盛。ㄧ個人孤獨的走著。難道路上沒其他人嗎?他們不如我兄弟親呀!唉!路人呀!為何不與我親近呢?我沒有兄弟,為何不幫助我呢?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孤立生長的棠梨,它的樹葉非常茂盛。ㄧ人孤單無依的走著。難道路上沒其他人嗎?,他們不如我兄弟親呀!唉!路人呀!為何不與我親近呢?我沒有兄弟,為何不幫助我呢?

    當我們讀到《詩經·唐風》中的《杕杜》時,心情很沉重,因為它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它相當古老。

 全詩二章,章九句,複遝章法,二章內容除用韻換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用孤孤單單的一株赤棠樹起興,與同樣是孤孤單單的流浪漢相對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對生愁。赤棠雖孤單,還有繁茂樹枝葉作伴,相比之下,樹要比人幸運得多。所以這”興”又是”反興”,詩人看到孤樹,佇足流連,忽而覺同病相憐,忽而嘆人不如樹,感觸紛紛。這種獨特心理感受與流浪這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義。

 起首二句,也可謂“興而賦也”。第三句“獨行踽踽”才是全章的靈魂。整首詩就是描寫一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踽踽獨行者的苦悶歎息。此句獨立鎖住,不加鋪敍,以少馭多,濃縮了許多顛沛流離的苦境,給人無限想像空間。此句點出了流浪者,成為前後內容的分水嶺,前是流浪者所見,後是流浪者所思。

 “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風塵僕僕的行人還是有的,但心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鎖與自顧不暇的物質煩惱,誰肯去對一個陌路人相濡以沫呢?這時,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親情,是“他人”無法比擬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說:“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親人,家園,都在何方?異域他鄉的流浪者在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兄弟雖好,畢竟在虛無縹緲中,現實終究是現實,詩人不禁“嗟——”,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這“嗟”字直貫最末副歌式複唱四句。

 歎息的內容很平實淺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為什麼不來親近我?我沒有兄弟在旁,為什麼不來幫助我?孤獨寂寞中蘊藏著濃重的絕望和憂傷,落難的人猶如落水的人,多麼需要救援,可有誰會來、有誰能來濟助他呢?

 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或是戰亂,或是饑荒。《小雅·常棣》說:“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死喪禍亂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寧。那時雖有親兄弟,反覺不如朋友親)可作反證。是戰爭使骨肉離散,淪為難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饑饉,民卒流亡。”(饑饉遍地災情重,十室九空盡流亡)是災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種情況,這首抒寫心靈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向後世真實展示了一幅古代難民的流亡圖,其藝術視角很獨特,給人啟迪。

 

參考文章: 詩經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