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8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8

更多…

人氣:923
臣揚 - 優質農稼 | 2015-04-28 | 人氣:923

台中囡仔在雲林莿桐拓展出的有機王國-參龍有機農場

 

  雲林莿桐,一位家住台中的農家子弟,憑藉著一股信念和理想,從原本的有機農業門外漢,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雲林莿桐開闢了頗具規模的有機蔬食農場,現在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位樸實、堅靭的有機農家-賴參龍,他的有機農業奮鬥歷程。

 

 

跌跌撞撞的摸索路


  本身是台中人的賴參龍,從小就在務農家庭中長大,原本是上班族的他,由於本身學歷不算高,出社會後只能從事粗重的工作,做到一身都是病痛,脊椎的第四節及第五節的軟骨嚴重受損被醫生建議要開刀,工作也因為常請假上醫院而失業,「那時候的我真的很像廢人」賴參龍形容。後來老爸爸看不下去,叫賴參龍回家種田順便鍛練身體,「我爸叫我慢點動刀,叫我回家種田把身體重新鍛練,重要的是,當時的我娶老婆了,有了家庭,我爸認為我不能一直頹廢下去,要擔起養家的責任,當農夫種田,只要肯做,至少吃飯不用愁」。


  在老爸爸的規勸導引下,沒有退路的賴參龍轉換了人生跑道,子承父業當起了莊稼漢,開啟了人生另一扇窗。然而,拾起了父母的衣缽,賴參龍卻想走一條跟父母不一樣的路:「我從小看我爸媽在田裡,背著農藥桶工作,被農藥經年累月侵蝕下來,兩位老人家的身體都非常的不好。」有了這樣的起心動念,民國94年賴參龍踏入了有機農作的領域,沒資本沒技術的他,為了充實自我的有機知識,特地跑到農改場學習,「那時候農改場的課很熱門啊,大家都一窩蜂跑去學習,我在西部找不到名額,只好跑到花蓮農改場學習有機栽培課程,後來等到西部農改場有缺額了,才跑回來台中農改場學習。」賴參龍回憶著當時初踏入有機領域時的坎坷:「那時候,我父母都很反對,他們認為做有機農業能有多少收成?買主又在那裡,能賣給誰?事實上初期時的耕作成果也真得很慘不忍睹,那時候還好有老婆,一路陪著我,支持著我,我才能一直堅持。」

 

 

山不轉路轉的有機改良


  如果說學習有機農業知識是上天給賴參龍考驗的小菜,那麼有機農場的土地養成就是一份大菜了,「現在妳看到的這塊土地在我承接之前是從事貫行農法的,那時要轉型有機,光養土地就得要耗時兩年,農改場的專家們來看我的田,因為農藥和化肥污染算嚴重,叫我一定要將田地舖上一層有厚度的介質土,這樣才有辦法將土壤改良過來,我詢價後發現,整塊田舖土下來要花掉四十多萬,那時候沒有補助,我一個外地人來到莿桐這裡從事有機農業耕作,買土地搭溫室都是用貸款,那筆錢若花下去會讓我的經濟壓力更重,後來我靈機一動,想到竹炭可以吸收雜質的特性,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買了竹炭粒大量灑在田裡,沒想到效果超乎預期的好。」掬起一把田中的泥土,賴參龍很有自信:「這種一粒粒像蚯蚓糞的團粒化土壤,就是種植農作物最好的土壤。」


  土地改良成功,讓賴參龍的有機農作路程開始順了一點,腳踏實地的他,務實肯做,這幾年下來,也摸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有機種植經驗:「我認為有機種植還是應該要搭設溫室,除了對作物有一定的保護外,也能隔離一大部份的污染。台灣屬於亞熱帶季節氣候,加上台灣西半部重工業污染嚴重,種植有機作物真的很困難,若沒有建溫室管理,一遇到乾旱久沒下雨,一旦下了雨就是酸雨,對於有機作物和田地就會造成污染,從事有機農作,蔬菜是每個月抽樣檢驗,土壤是每年都要檢驗,檢驗時連水質都要檢測,所以我對於想從事有機農業的人最衷心的建議,還是要建溫室,若是經費允許,獨棟溫室比較好,蟲害比較不會交叉感染。」

 

 

有機農業應順應天時


  目前賴參龍供應北部校園蔬食及北部地區好市多,每星期採收量約二噸,對於生產者與採購通路商之間,賴參龍這幾年心中有很深的感觸:「現在一般的農民都被通路商契作要求所控制,沒有辦法好好發揮農民的專才,生產與銷售沒有合理化的平台。以校園蔬食來說,採購方會強力要求農民種植提供某些青菜,像是小松菜、白覓菜等青綠的葉菜類,會這樣的原因來自很多專家都說這些葉菜類一年四季都能收成,但是他們不是第一線的農民,這樣的說法是不合理、不符合實際農田情況的。另外通路商在收菜時,他們的要求也很多,有賣相是首要條件,其實菜要漂亮有賣相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只要適地適種,什麼季節種什麼樣的菜,那菜的產量就會很好,蟲害也會減少,口感更是好。我這幾年下來深深體悟我爸爸告訴我的話,"種田人要順天",有機種植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作物輪作且多樣化,讓田地自然而然形成生態環境,有生機就會有能量。」


  走在農場的菜梗上,賴參農彎下腰,叫我們看起蔬菜上的害蟲和雜草,「現在我的農場因為要交校園蔬食的關係,一年四季都要提供契作要求的蔬菜,加上有機種植,除了該蔬菜適時的季節產量較高外,其餘時間光防護蟲害和除草就要消耗掉很多心力,像這樣的十字花科作物,黃條葉蟲就是首位把菜吃成一個洞一個洞的害蟲,賣相不佳的菜,在出貨時就會被採購商剔除掉,沒有順應季節種植,農民要耗損的心力和損失的產量是外人所無法想像的。」而因為作物沒有輪作,賴參龍為了養地力,每年在農曆過年前一個月和暑假七、八月,都會休耕,讓土地好好休息,曬曬太陽,以儲存下一梯次作物的能量。


 

 
從事有機農業要有理念


  從事有機農業多年下來,賴參龍也累積了不少的有機農業知識與經驗,有鑒於當初入門的辛苦,只要有機會,他都不吝與人分享,只要有人找,肯學,他就願意將他所知道的有機農業知識傳授,因為這樣無私的心態,這幾年下來賴參龍也輔導了一些慣行農民轉型成有機農,對於想要踏入有機農業的人,他也分享了他的心得:「從事有機農業一定要有理念,一定要徹底根除貫行農法的觀念,很多人都拿貫行農法的作法來種植有機作物,田地裡土壤的有機質不夠,就拚命加有機肥,其實作物要的養份其實只要一點點,季節對,作物就長得好,就會好吃,甚至只要輪作,土地也不用休耕,養分也會很足夠。」


  賴參龍的有機農業版圖,現在已慢慢拓展開來,他很希望在可遇見的未來,有機農業能完成取代慣行農法,至少身為農業大縣的雲林,所有農田都能變成有機農田,甚至未來有機會,整個台灣農業都是有機種植。看著賴參龍認真、憨厚的臉龐,我們相信隨著食安意識的覺醒,在這些有機農民的努力下,台灣農田全面性轉型成有機種植,應該很快能見到。

  • 1) 如蚯蚓糞般的團粒化的土壤是最好的
  • 2) 手上的這把莖葉分離器是賴參龍發明的,是整理空心菜的利器
  • 3) 對的季節種出來的蔬菜長得就是好
  • 4) 有機蔬菜的甜美肥蟲最知道
  • 5) 不是這個季節能種,是菜和草都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