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禮-有大有小
義-不失真
廉-簡單做
恥-方便學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人氣:2269
臣揚 - 優質農稼 | 2015-05-07 | 人氣:2269

尊重自然 熱愛土地 
堅持讓大眾食用好物的現代農夫  圭賚生技田園-蘇俊睿  (上)

 

  在古坑知名的綠色隧道附近,產業道路旁一片農田中,佇立著一個造型奇異、圓蓬球型,類似蒙古包的植物溫室,這個特殊地標所在的農園,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有機農園-圭賚生技田園,田園創始者蘇俊睿,堪稱是位智慧型現代農夫,他除了創立研發團隊,將研發成果應用在有機農業上外,更充份將現代管理方式理念落實在農產管理上,透過他的分享,我們將帶大家拓展不同有機農業的視野。

 

 

人生跑道的轉換


  「圭賚」生技田園,這名字令人一見難忘,「圭賚」字形字意裡,蘊含著世界有機日十一月十一日及用大地生產的作物來賺錢之意,讀音於閩南語的「過來」,這個名字除了富含企業識別外,字裡間蘊含的特殊意義也在在顯示田園主人對有機農業這項產業的期許和投入有機農業的初衷理念,那是對土地的熱情,對健康食物的堅持。

 

  蘇俊睿,冠盛研究團隊副召集人,圭賚生技田園的創立者,原本是坐擁數百萬年薪、工作地點遍足世界各地的高階白領,故鄉老家就在雲林虎尾,因為想要多陪陪孩子等種種因素,他辭去工作回到故鄉,重新調整人生步伐,認真思考著人生的下一步,那時的他對踏入有機農業已經有雛型想法,辭去工作那陣子,他每天清晨在虎尾鄉間騎單車、慢跑,身上有時還會殘留田間農夫噴灑農藥的農藥味,而「食材是健康之源」的理念讓他下定決心,決定人生下半場要在有機農業領域耕耘。 

 
  「我的朋友都奉勸我,有機是很好,但不能玩」蘇俊睿回憶當初要踏入時,透過朋友認識很多有機專家後的結論。但這種消極的結論沒有讓蘇俊睿卻步,對於他來說,很希望人生有機會能做有利他人且讓自己快樂的工作,而有機農業就是一項利人利已的產業,於是在多方面評估後,他號集志同道合的伙伴投入有機農務,至今已經十一年。

 

 

將廢棄地變成有機綠洲


  從高階白領轉換成農夫,蘇俊睿一開始就和別人不一樣:「隔行如隔山,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並充實有機農業知識」。

 

  為了能掌握住有機農業生產技術,蘇俊睿先後到台大、中興等學校研讀植物病理、植物生理學、土壤學、微生物學等專業知識,也召集了合作夥伴,成立了研究室,一頭栽入了有機資材和有機作物的育種栽培,「不是我想要做研究,若有前人研究可以傳承,有平坦的路可以走,誰願意這樣,我做研究不只是為了個人,將來這些研究成果都可以減少許多有機農民要走的冤枉路。」

 

  從留種、育種、肥料、土壤、菌種,蘇俊睿的研究團隊所做的,是有機農業相關的多方面的研究,不過蘇俊睿將他的研究定位做了區別:「財團做得是利益導向,我做的和農改場比較類似,農改場所做的是植種的培育,我們的主力是有機栽培!」除了做研究,他也一開始也投入了實際土地生產,邊研究邊生產,但過程並不是太順利。

 

  「我第一個有機農田不是在這裡,是在虎尾,當初是向台糖承租的,投入了大把的錢改良土質,也經過了有機認證,但是卻在政策改變下被迫收回,前面的花費如同打水漂,還好那時我和我的團隊四處在找地,現在古坑的這塊地就是當時剛好人家要賣,我把它買下來」。

 

  古坑這塊早期堆滿了建築廢棄物的土地,是蘇俊睿和太太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整理出農場的自然樣貌,而夫婦兩人接下來又用極大的耐心與毅力等待土壤的淨化,「有機農業到最後講求的一個自然生態平衡!這是做有機的最重要的觀念!」帶著我們走入園區旳蘇俊睿說:「做有機是要營造出一種回歸自然、原始的樣貌。當初我很幸運,古坑這裡缺水,光打個井四、五十萬的花費跑不掉,還好老天保祐,這塊土地本身就有一個天然湧泉,所以在田園裡,每一個作物區塊都有一個生態池,也會利用石塊等營造生物棲息地,多樣化生物環境重生後,就會形成一個穩定平衡的生態系統,在這自然環境下栽種作物,才是有機農業的真諦。現在有很多有機農場都以生產為導向,這和過去的貫行農法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從事有機一定要打破傳統務農的概念,"尊重自然、珍惜生命",這樣的有機農業才有真正的生機。」

 

 

將管理概念導入有機產業


  有機械理工專業背景,又是管理職出身的蘇俊睿,在有機農業設備上,顯示他異於其他農夫的智慧,他把過去在荷蘭、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參觀心得,加上他理工方面的才能,自行設計出利用空氣力學原理,讓溫室內的熱氣自然排出的圓型溫室,這座元老級溫室就佇立在古坑農園裡頭。除此之外,在圭賚所屬的其他農地裡,蘇俊睿也依種植的作物,設計出諾亞方舟溫室和可掀式傳統直列溫室,他認為,對有機作物的照顧,除了天時和地利,就是用智慧設計出的溫室來防護,那是讓作物在自然狀態生長外,另一項能對抗蟲害和颱風等天災的強力防護網。

 

  除了在生產設備投入無數的心血和心力,蘇俊睿也把過去在管理階層上的作法,運用在現行有機農業上:「在我們的有機農園,已經有能力做到客製化。」看著我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蘇俊睿對於我的驚訝並沒有太大的意外:「很難相信吧!之前來我這裡參觀的日本人也告訴我說,目前台灣應該也就只有我能做得到客製化的農作生產。很多人對有機作物總會停留蟲蛀或品像不良的印象,這樣的作物妳也知道,在交貨時肯定就會被剔除,但是誰規定有機作物就一定會樣貌醜醜的?只要技術提昇,那些次級品和不良品就會下降,就會減少損失。這些年下來,我們除了在園區不斷營造自然生態環境外,技術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成長和進步,園區的作物都採輪作方式,且適地適種,像我們口湖那塊鹽鹼地,就種植了適合土質的海蘆筍,運用自然界的規則,我們生產的蔬果不但達到有機無毒的目標,還兼顧美好的外觀,重點是,園區裡的土地一年四季都能種植作物,妳常聽到的"休耕"一詞吧,其實我告訴妳,自然界沒有什麼叫休耕,要休耕是人類太過於貪求所造成,只要適地、適時,就算是雜草也能成為土地重要的養分,只要好好重視生態環境,生物群、蟲害、病害,這些自然定律下產物,會依照生態平衡的路來走,產生自然的循環。」

 

  看到我有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表情,蘇俊睿微笑著:「其實有機的宗旨全世界都一樣,也沒有很複雜,沒有很高不可攀,有機其實是很簡單的東西。妳想想,台灣在五、六十年前不就是有機農業,那時那有農藥?我曾看過美國、日本那些農業專家的書,有些論調不過就是一、二百年前的論述拿來老生重談罷了。有機農業就是現代農業返璞歸真的結果,這些年來,我著重的,就是細節,我和我的夥伴們在古坑、崙背、口湖等有五個農業園區,這五個園區的土壤全部通過有機認證,園區裡的作物也是全數通過認證,這筆認證費是很龐大的,但我們很堅持,標榜有機無毒就要經得起考驗,我們曾為了符合認證規範,有個園區就浪費了近一公頃的土地來做隔離帶,現在的有機農民應該很少有像我們這樣的認證規模。」 (待續)

  • 1) 圭賚地標-球型溫室近拍
  • 2) 球型溫室頂層的抽風扇,只要空氣對流就會不停運轉
  • 3) 別小看這些石頭,裡頭藏了很多二棲生物
  • 4) 另一園區的溫室-諾亞方舟
  • 5) 溫室是增加了作物對天災的防護力,做得好,連颱風天都影響得少
  • 6) 這水管接的,就是天賜的禮物-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