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用心的體悟讓自己生活得更有智慧,使每一個當下都是喜悅與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4人線上 (2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4

更多…

人氣:577
臣緻 - 好文分享 | 2015-05-25 | 人氣:577

~自行車的tempo        文/耿筠教授
    前陣子在課堂上有學生問我,為什麼自行車需要20段變速、甚至30段變速,這問題對於稍微關注自行車運動的人來說是項常識。根據許多專家的研究,一般人踩踏自行車最有效的頻率是每分鐘約為90轉,稍慢的踩踏轉速不會省下多少力氣,但稍快的踩踏轉速將會很費力,讓運動者感到氣喘不過來,也很容易疲勞。如果運動者想要騎乘很遠,這是需要遵守的原則。每分鐘90轉並不是精準的數字,也會因為個人差異有上下變動的空間。
    另一個很有用的概念是「最佳經濟有效出力狀況」,這是我個人使用的名詞,或許相同與類似的概念早就被使用了,但我未曾遇到。有些人有騎乘長途自行車的經驗,有些人有健走長距離的經驗,就用這樣的經驗來說吧!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可能有每種固定出力的狀況,讓自行車前進或是讓身體向前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騎得遠或走得遠,且使用的時間少。我稱這樣的出力狀況為最佳經濟有效出力狀況。如果超過了這種出力的程度,運動者很容易喘氣與疲勞,低過這種出力也不會有省力的感覺,只會延誤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最佳經濟有效出力狀況與最有效踩踏頻率的影響是相類似的。
    自行車多段變速的作用就在調整前後齒輪比例,使得運動者在維持每分鐘約90轉的最有效踩踏頻率下,同時能維持最佳經濟有效出力狀況。好的自行車變速器設計,就是要讓騎乘者依據自己體能的狀況,與騎乘的環境因素,而能找到最好的出力狀況;騎乘者需要有能力辨識出自己是否是維持在最佳的運動狀況。有效轉速可以透過儀器測量出每分鐘轉幾圈,有效出力只能靠自己體會了。
    近些日子,清晨我會推著自行車在台中教育大學兜圈子,每圈1.2公里,每天騎10圈。騎乘的路途是固定的,但稍稍有些坡度。先前我在車上裝了計速器,設定為每公里報時一次。由於騎乘的路線是重複的,所以不會留意周遭的景物,轉而關注每一公里所耗用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每公里大約2分鐘20秒到30秒很自然,保持在這種頻率下,車速不會太慢,也不會太耗費體力,可以騎乘相當遠的距離。
    我嘗試提高速度,希望提高為每公里約2分鐘10秒左右的頻率。雖然只是縮短10秒鐘,大約少7%的時間,但是只能維持3公里左右,便覺得氣喘如牛。如果再提高到每公里2分鐘左右,就只能維持1公里了。
    放慢速度會怎樣,體力可以節省很多嗎?我嘗試以每公里約2分鐘40秒的頻率前進,覺得很悠哉,好像沒有甚麼出力。再放慢一些,嘗試用3分鐘完成一公里,反而覺得很刻意了,脫離自然而然的運動狀態,輕鬆自在的感覺反而消失了。
    很明顯的事實,騎自行車是有頻率的,就依據自己直覺與不用刻意去維持特定的速度,就是最有效與最長距離的速度。在向老師請益的過程中,老師經常告誡,要注意呼吸,每15秒一呼一吸,頻率對了,一切就順了;呼吸如是,做人做事也如是。騎自行車也是這樣,找到對的頻率,有效與平順的前進,就變得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