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放、放、放,把心胸毫無止境的放大
守、守、守,把一寸覺完完全全的守好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9人線上 (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9

更多…

人氣:535
臣緻 - 你我園地 | 2015-07-20 | 人氣:535

~專業人士的溝通思維

    溝通一直是個很難的問題。很久之前讀到一篇文章,大大的標題寫著,語言不是溝通的工具。大學時代,有些哲學系的同學告訴我,如果要讀好康德或是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就必須學德文,而且要學得比一般德國人更好,英文或是中文的翻譯書籍,無法表達大師們的思想。怪不得留德攻讀哲學專業的教授,總是要待在那裡好久的時間。那麼語言是什麼?為什麼無法達到有效傳遞的功能?對生活與工作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想這個議題,足夠寫出許多高深的論文。
    從大學時代起,我在曾經在設計、工程、管理與法律等四個學院進修專業知識。在與教授、同學、學長、或演講者的溝通機會中,逐漸體會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溝通慣性。到社會工作與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後,這種體會就更明確了。相同專業人士間的溝通問題不大,但會聽到不同領域間溝通所產生的埋怨。例如會聽到管理者不喜歡與工程師對話,因為他們很固執且偏執一些小細節;很多人不喜歡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因為他們保守而好辯論。
    慣於工程思維的人,溝通的背後是一張工程藍圖。慣於管理思維的人,溝通時腦袋裡有一連串被連接的概念,而試圖以整合的圖象表達出來。慣於法律思維的人,多半在思考對方的辯證邏輯,看看如何出招能夠說服對方。慣於設計思維的人,每次說出的話都不一樣,他們自認為有個崇高的理念與意象,但隨時空而每每改變具體的說法。語言在不同溝通慣性下產生功能,而作為溝通內容的承載工具。
    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是基於專業溝通所需要的資訊量龐大,所以需要有專用名詞而濃縮這些資訊,例如提到「專屬資產」一詞,對於工程師來說,可能只是屬於特定人或組織的財產;法律人會想到所有權歸屬的議題;管理專家就可能是長篇大論的難題;而設計人不太喜歡這樣的用詞。又可能是專業的用途造成了溝通思維的差異,工程師尋求準確的介面與他人結合,法律人企圖建立防護網,管理者需要影響他人態度與行為的方向,設計師則在表達創作理念。應該還有許許多多的因素,造成不同專業間溝通思維的差異。當溝通雙方專業慣性不同時,在語言傳遞的過程中,會採用不同思維模式進行語言的編撰與解讀,這樣的溝通效率與準確性都是問題。
    不論是在企業做事,或是進行專案計畫,或是從事學術研究,往往需要組合不同的專業人士,勢必有跨專業領域的溝通。期望溝通有效進行,僅僅是仔細聆聽還不夠。如果雙方無法認知專業領域所構成思維模式的差異,溝通勢必發生問題。在溝通的過程中,許多人會加上一句,「你知道我的意思哦」、「你懂了嗎」、「這樣你理解了」、…,就算是相同專業領域的人士,也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
    跨領域的專業溝通,實際的狀況可能是各自理解所能理解的部分。電腦世界與機械世界的溝通,向來不需要多問這一句,保證溝通是有效的。我們是否能有更細膩的關注,在溝通時察覺雙方思維模式的差異,評估語言內容的有效,與確認對方了解的狀況。多一些的細心,退後一步觀察溝通情境的系統狀況,讓專業的溝通具有更專業的溝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