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勤儉的人
喜悅的做事前事
開懷的做進行中的事
圓滿的做事後的事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4人線上 (1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4

更多…

人氣:451
臣緻 - 弟子規 | 2015-09-15 | 人氣:451

~ 弟子規簡說(二十二)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財物是生活的必需品,和人有財物上的往來,必須要清清楚楚,才不會產生誤會,而破壞彼此之間的情誼。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如何回報,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和人有財物上的往來,應當分辨清楚,不可含糊。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財物給與他人,應該慷慨多布施;取用別人的財物,則應少取一些。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有事要託人做,或有話要和人說,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喜歡?如果自己不喜歡,就應立刻停止。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他人對我有恩惠,應時時想著回報他;不小心和人結了怨仇,應求他人諒解,儘早忘掉仇恨。報怨之心,停留的時間愈短愈好;但是,報答恩情的心意,卻要長存不忘。
    歷史上傳頌不朽的美談「將相和」,藺相如不懷藏私人怨恨,以大局為重的胸襟。戰國時代,趙國大臣藺相如出使秦國,智勇雙全完成外交任務,功勞很大。趙王便封他為上卿的官職,位居武將廉頗之上。廉頗自認出生入死,為趙國攻城野戰,功勞更大。而藺相如只不過逞口舌之能,怎能和他相比呀!所以廉頗心中忿忿不平,故意為難藺相如,但藺相如卻躲著他,不和他起衝突。當廉頗體會到藺相如苦衷時,廉頗自認有錯,立刻背著責打用的荊棘,登門請罪。藺相如一見,趕快解去他所背負的荊棘,兩人不但和好,還結成生死不渝的刎頸之交。
一般人往往吝於施捨卻樂於接受別人的財物。如能捨得布施,就能減輕吝嗇的心態,以歡喜心加惠大眾,讓彼此之間更加融洽愉快。
    《論語.憲問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教我們要「以直報怨」,對人不應記恨,要克制內心的怨恨,當依禮行事,照平常心來處理,使報復的念頭愈來愈弱,甚至消失。
有修養的君子應當培養同情心,以恕道對人,以悲憫心看待對方,才能化去怨恨,自我超越。而對別人一滴水的恩惠,願以不斷湧出的泉水來回報,如此方感到心安。
 


參考文章:弟子規簡說(作者王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