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禮-有大有小
義-不失真
廉-簡單做
恥-方便學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6人線上 (14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6

更多…

人氣:378
臣緻 - 審閱區 | 2018-06-24 | 人氣:378

西螺七崁武術宗師─阿善師

  民國60年代紅遍台灣的電視連續劇『西螺七劍』,其主題曲相信大部份3-5年級生都還有點記憶即:「少林寺,阿善師,唐山過海台灣來,收門徒,傳武藝,雙拳單刀打擂臺,頭崁是雙龍取水;二崁是五虎下山;三崁是犀牛望月

;四崁是仙女紡紗;五崁是貂蟬照鏡;六崁是劉全進瓜;七崁是關公拖刀──」。『西螺七劍』,其故事則是取材改編於西螺七崁真實人、地、事、物。該劇由劉林扮演的就是阿善師。

   七崁,據雲林崇遠堂內記述文字指出,原指當地張廖家族七條祖訓,稱「七崁箴規」。而後為促進族人更加團結,張廖家族又將分居的二十五個客庄畫分七大部落,亦稱為「七崁」。藉以聯防自保,並於每年輪流舉辦秋後祈安謝神迎神聖會。許多人不知原由,又受電視劇影響,還以為七崁是指阿善師門下七位師兄弟代表稱呼及各據一崁的頭人呢!

  阿善師是張廖氏的表親,原名劉炮,字明善,人稱「阿善師」,原為福建詔安縣人,習武自少林寺,擅長「金鷹拳」,因加入從事反清運動而遭通緝,道光年間由唐山渡海過來台灣,起初在民雄古稱打貓一帶暫住,而後遷到今西螺鎮廣興里定居,並創立「振興社」設館授徒。阿善師平時為人仁厚、尚講義氣,因此慕名而來拜師習武的人越來越多,阿善師和「振興社」的名號傳遍台灣各角落。道光26年(1846年),阿善師將館師的頭銜傳承給徒弟廖富;但廖富兩年後即因病過世,阿善師只好再度復出,繼續執掌「振興社」。同治元年(1862年),阿善師已七十一歲高齡,加上雙目已失明,正式退休。後卒於七十八歲,由於阿善師終生未娶,故無子嗣,死後張廖族人厚葬於他,並在今西螺鎮廣興里建廟奉祀。民國六十一年『西螺七劍』的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張廖族人更加重視,隆重的在廣興里建設了一座武術公園,及刻碑紀念,碑文說明了張廖家族的緣起與阿善師的生平事蹟。阿善師雖無子嗣,但在盜賊猖厥時期,教導張廖族人武功有實力保鄉保家園,功不可沒,所以死後依舊受到張廖族人相當高的敬重,可謂是「寂寞身後事,千秋萬歲名」。

  西元1896年(光緒22年,明治29年)是台灣進入了日治管轄時期的第二年,當年6月13日,日軍企圖越過濁水溪進軍雲林西螺受到義勇軍抵抗,引起日本官方高度的關注,這也是雲林地區斗六、他里霧、西螺抗日行動的開始。當時西螺熱血青年所組成的義勇軍在濁水溪畔夜襲日軍成功,並將斬獲所殺的兩名日軍頭顱懸掛於西螺王爺宮廟前以示抗日決心;日軍因此大舉出兵入侵攻佔整個西螺地區,尤其對西螺當地的武館及成員視為大敵,嚴令振興社解散關閉。振興社的門人四散躲避追緝,只能教授暗館維生,雖造成當地武術的式微,卻意外促成振興社七崁武術在臺灣各地開枝散葉。

七崁聖地

中山高速公路西螺交流道南下約三百公尺處右轉---經過高速公路的高架橋──西螺鎮廣興里──路旁一座高大牌樓,寫著「振興社,廣興,七崁聖地」,兩旁的對聯是「廣衍七崁振武德,興復螺陽阿善風」,牌樓上方有一個武術的塑像──再往前行進入村庄──路旁有一武術公園,園中有七座不同功夫招式的武者塑像──再右轉即是西螺七崁武術宗師──阿善師的廟。環境優雅,自然流霧散發著張廖族人與阿善師的文風與武德。

 

  • 1) 478958791_m[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