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多用心,多把心往深處用一點,答案往往都在裏頭等著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2人線上 (1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2

更多…

禪泉69  19三字經   感受詩的溫柔敦厚    永定國小校長王瓊慈

 

    清明時節,唐朝詩人杜牧的詩《清明》總會被大家想起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秋節過後,秋天的氣候越來越明顯,夜晚溫度涼爽舒適,天空也清朗無雲,抬起頭來看到天上的明月,旅遊在外的人往往會想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對景引發的思鄉情緒,古今皆同。重陽節剛過,敬老變成各地的重陽活動,大家也不會忘記唐朝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結合了生活,變成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秦韜玉的《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透過貧女繡嫁衣寫出貧富人家的差距,不是血淋淋的控訴,卻使人興起憐憫世間的不平,讀來委婉入裡,這就是溫柔婉約的詩教 。      

    蘇東坡的詩詞一向受人喜愛,其中一首定風坡》寫出失意的人如何面對打擊和挫折,「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面對逆境,能平常心待之,不怨天不由人的曠達心境,這就是孔子所稱讚的「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常有人質疑,讀詩有何用?尤其現代人對於古詩的接觸越來越少,會寫古體詩近體詩的人很少,能體會詩中的美妙境界的機會也更少了。《禮記·經解第二十六》記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溫柔敦厚的社會,需要文學藝術的薰陶,為何詩教有如此的功效?那就是把教育學習到的方式和內涵融到生命哲學,變成品格的一部分。  

    喜怒哀樂愛惡欲是人類的情感,質樸的情感直接表達很容易在當下傷害別人。人類有群體生活的習性,學習溝通表達的過程中,文字語言的形式變得多元,詩是精煉過的語言文字,透過藝術化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的情感,具有音樂性,也能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因此詩不是直接的,是委婉的,不管是作者或讀者都需要靜下心來調理自己的情感,將所見所思所感運用文字細心表達,要具有豐富的情感學識,寬厚的心胸,諧和的情緒,才能創作和閱讀,因此,潛移默化之下,尖酸刻薄的部分被消磨,溫柔敦厚的美好被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