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多用心,多把心往深處用一點,答案往往都在裏頭等著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

更多…

人氣:348
臣德 - 審閱區 | 2016-12-25 | 人氣:348

 冬至

(1051221) 仲冬 葭月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小至〉 (˙杜甫著)

       冬至,入冬後的第四個節氣,陰冷不定的天候,瀰漫著暖暖過節的氛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至者,極也,意指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太陽運行至南迴歸線,開始往北移動,此時北半球晝最短,夜最短,大自然陰氣盛極返衰,陽氣開始萌生,古人便稱此為「冬至一陽生」。

       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因陰氣仍十分強盛,蚯蚓蜷縮著身體;麋與鹿雖屬同科,古人認為麋角朝後生為陰,鹿角朝前生為陽,冬至一到,麋因感受陰氣漸退而解角;而因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會流動了。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自冬至到春回大地農耕開始的期間,可劃分成九個九天,前三九為最寒冷的時期,有人亦稱冬至為「交九」或「數九」。

       早在周朝,天子於冬至日舉行郊祀祭天大典迎長日之至,便有「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慶賀冬至之習俗。漢朝有在冬至獻履襪給尊長,為其暖身禦冬之習俗。古代對冬至的重視,有如慶賀新年節慶一般,因此流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也俗稱作「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古時農業社會生活簡樸,冬至日前家家戶戶用石磨磨米備做湯圓佐料,晚間全家團圍一塊搓做「冬至(節)圓」,小朋友逗趣的捏成家飼動作俗稱「做雞母狗仔」。冬至一早以甜湯圓謝敬仙佛,一家大大小小團圓而食,在《台灣府志》中記載此稱「添歲」。流傳至今,冬至吃湯圓便有團圓過冬增年歲的民俗意義。

節氣與俗諺

  • 「冬至烏,過年酥;冬至酥,過年烏」:冬至若下雨,則占過年會放晴,反之,冬至放晴,過年則會下雨。類同「乾冬至,濕過年」
  •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為古代之過年,吃過冬至湯圓即添一歲。
  • 「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冬節在頭,凍死老牛;冬節在中,單衣過冬;冬節在尾,二月凍雪」: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

節氣與養生

       冬至,是大自然陰陽更替的關鍵節氣,陰衰退陽始生,也是人體內陰陽氣血的轉換調養的重要時期。陽氣初生時要像培土育苗一樣精心照料,使其逐漸壯大,冬天陽氣養藏得好,到次年春天陽氣始能煥發生氣盎然、強健體魄祛病延年,俗話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尤其在冬至這天作適當的調養,效果會特別的好。

       進補是冬季蓄積能量重要的養生之道,進補應把握「虛者補之,寒者溫之」,溫熱養陽,以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為主,切勿盲目進補及大補。中醫理論中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陽氣發源於腎,以補腎陽、脾陽之藥膳來調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因此在飲食上不宜食用生冷或燥熱的食物,口味上少鹹增苦,減輕腎臟的負擔,另可多食熟食溫熱、養陰滋補的食材,攝取新鮮蔬果、堅果類、豆類食品,補充維生素與蛋白質,如飲熱豆漿、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薺、蓮藕、白菜等。格外要提醒,湯圓雖美味,但因糯米成分不易消化,腸胃功能欠佳者不宜多吃。

       冬至後的養生主要以保養陽氣、養精蓄銳為主,起居作息宜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午飯後小憩補充元氣,睡眠充足、勞逸適度。同時注意防寒保暖,即時增添衣服,柔軟寬鬆則有利血液暢流。藉由動靜結合、著重深呼吸調息的運動不但能提高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亦有助於保持穩定、暢達樂觀的心境,進而達到身心愉悅、舒適。

       大自然陰陽調和、規律的運行,蘊藏了天地愛養萬物之仁愛與智慧,唯有真誠地展現珍惜與敬重,回歸自然清淨,一本養生、養命的無字天書,如獲人生光明指引的至寶。

  • 1) 桂圓湯圓甜湯.jpg
  • 2) 紅棗桂圓湯圓甜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