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多用心,多把心往深處用一點,答案往往都在裏頭等著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32人線上 (29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32

更多…

人氣:294
臣緻 - 審閱區 | 2017-01-19 | 人氣:294

三字經簡說(二十五)

  周轍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周朝自平王東遷,建都於洛陽,號曰東周。從此綱紀不修,國家的法度不振,諸侯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天天動干戈打仗。遊說之徒也趁勢而起,或者是為了弭平兩國爭端,或者是挑起雙方的戰火,絕大多數則是為了個人一己的私利而奔走。

    西周幽王寵愛褒似,將王后打入冷宮,廢太子宜臼,而幽王為了博褒似一笑,亂點烽火戲弄諸侯。後來申侯聯絡外族犬戎,興兵圍住鎬京,幽王再點烽火,諸侯以為又在開玩笑,都不來救了。於是幽王最終死在亂箭之下,褒似也在動亂中吊死了。
    犬戎兵在鎬京殺人放火,申侯攔阻不了,只好向晉、衛、秦求救,三國聯兵才把犬戎趕出鎬京。鄭國公子掘突迎太子宜臼回國即位,是為周平王。平王眼見鎬京殘破不堪,只好遷都到洛陽,即是「平王東遷」。
    東遷後的王畿土地(王都的疆土是京城周圍五百里內的田地)削減了一大半,財源、兵力也大大的減少,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一個有名無實一的共主。各諸侯國乘機自行擴張領土,相互爭取成為領導諸侯的霸主,因此戰爭頻繁,誰也制止不了。舊有的封建制度(註一)已經結束,從此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東周剛開始是春秋時代,這是以孔子所著春秋為期,孔子絕筆之後,就叫戰國,諸侯不再畏懼孔子一字褒貶的春秋之筆,因此更加膽大妄為,戰禍連年不斷,所以叫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五霸、七雄各據一方。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七雄是咸陽秦王、襄郢楚王、營邱齊王、幽州燕昭王、穎川韓王、邯鄲趙王、大梁梁惠王。
    孔子周遊列國是想幫助重用他的國君實行「王道」,但各國國君都喜歡速成的「霸道」,他只好黯然回到魯國。
    「霸道」就是把持天子的政令,霸主領導、糾率同盟的諸侯,行事崇尚權術。期濟弱扶傾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贏得各國的畏懼與擁戴。
    霸主只是以勢服人,故數十年後,霸主一旦去世,就由一個更有勢力的諸侯起來替代,這正是霸道與王道大不相同的地方。王道不會因一人的去世,而影響諸侯及人民對他的崇敬。但因為當時的人只求眼前利益,貪圖短暫的榮耀,所以才捨王道行霸道。
    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不計前嫌,任用了對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管仲對內獎勵農商,對外實行「尊王攘夷」(註二)的政策,使得齊國一天天強盛,終於稱霸一諸侯。
    管仲去世前勸齊桓公不要任用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小人,但桓公一旦離開他們便吃不好,睡不穩,只好再把他們叫回來。桓公病重時,被他們三人在寢宮外築起三丈高牆,桓公活活被餓死,直到他身上長滿了蛆,蛆爬到牆外,才被人發現他已死了。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場。
    其他的四霸、七雄,小朋友可以由歷史書上查出他們的事蹟,一個個的故事,不止是由弱而強,再由盛而衰,其中都牽扯著複雜的因果關係。

    (註一)封建制度:天子把爵位和土地分封諸侯,讓他們各自建立國家。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土地有則百里(公、侯)、七十里(伯)、五十里(子、男)之別。

    (註二)「尊王」是尊敬久不被列國尊重的周天子;「攘夷」是幫助列國對抗入侵中原的蠻族。

 

 

參考文章:三字經簡說(作者林美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