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所謂勤儉--
就是不斷的內外精進,直達內外都能喜悅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3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136期護愛台灣一甲子老漢藥店-虎尾福隆中藥房2629字

台灣茶文化

    清朝後期的台灣,茶葉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也促進了台灣北部的發展,將產業重心從原本的南部移轉到了北部,對後來台灣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台灣早有野生茶,根據諸羅縣誌(1717年)記載:“台灣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樹,附近居民採其幼芽,簡單加工製造,而作自家飲用。”而根據淡水廳志中記載:“貓螺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這種野生茶就是所謂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灣中南部山區發現這種野生茶樹,但與目前台灣農民栽種的茶樹在品種上並無相關。

    台灣目前所栽種的茶樹品種,是距今兩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帶來的,而台灣早期的制茶技術亦是由福建師傅所傳授。目前台灣所產制的烏龍茶、包種茶等茶類,其產制技術皆來自中國福建省。

    清咸豐乙卯年(1855年)-林鳳池氏從福建引進青心烏龍種茶苗,種於凍頂山,據悉為台灣凍頂烏龍茶之始。

    清同治年間(1856年~1875)-約翰杜德對台灣茶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移進茶苗、提供技術指導、收購茗茶、設精製廠並外銷茗茶。使得台灣的茶業大幅發展。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張氏兄弟從安溪引進純種的鐵觀音茶,在木柵樟湖山種植,相傳為今日木柵鐵觀音之始。政府開始推廣種茶。烏龍茶不再受美國市場青睞而滯銷,導致包種茶的興起。華人茶商李春生、台灣茶商林維源興起,以及台灣的茶商團體興起而突破台灣茶葉為洋人所主導的局面。

(本段摘錄自維基百科)

誠意吃水甜

  108 年7月12日玉簧雅緻禪泉護愛台灣一甲子老漢藥店-漢藥店本為漢學中心採訪小組來到虎尾埒內里福隆中藥房做採訪,埒內其地名由來,「埒」,音同「樂」,是矮牆、界限的意思。以前的埒內人,為了抵禦外來的強盜以及暴漲的溪水,在聚落外圍築起一道牆。住在牆內,就叫埒內,而牆內的人,就是埒內人。福隆中藥房現由楊清鏜先生經營, 34年次光復那年出生,福隆中藥房原由其父親從西螺搬來埒內至今已68個年頭,本名春生堂中藥房,父親去世時恰逢當時法令規定不能繼承店名,等開放可以申請時,春生堂寶號已因同縣內有人登記,只得重新取名福隆,實為其父親春生堂之沿襲。楊清鏜先生在得知訪談的主題「漢藥店不僅只是販售漢藥材而是漢學集散中心」,頓時如遇知音般喜悅著說:「漢藥房本就不僅是買賣漢藥而已,其與漢學是息息相關的是非常廣泛的,就以喫茶文化這方面,個人認為三百六十行中唯有中藥房這行業,客人來店時有在奉茶的習俗最為普遍,親切;所謂”誠意吃水甜”,藥房執事者通常對客人態度是不會分貧賤富貴,來者皆一視同人先奉茶貼切與客人搏感情,像自己從小就在父親身旁養成了藥房奉茶、喫茶文化習性,幾十年下來未曾改變過,到目前就算沒客人也會每天習慣性泡壺茶來喝;而茶本身自古以來即是一劑良藥,有解百毒、降血壓、清血油、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就像有一客戶兼茶友已70幾歲,其自小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喝茶,最近去醫院檢查,醫生還特別跟他講,像他在這個年紀血液竟能保持著這麼清這麼健康的,真的不簡單可以叫他第一名了。而除了奉茶文化以外,我所認知的就屬寫毛筆字了,父親從小灌輸觀念漢藥不勉強你學,但書法一定要練,這是漢藥家族成員最基本的養成功課,主要可修身養性,陶冶性情,對從事漢藥經營或將來做其他行業都很有幫助,而學書法也有一段因緣,父親早期搬來埒內開店時,為讓鄰近居民提升閱讀機會及了解時事,特別在恭奉趙子龍公(三國英雄)的拱雲宮,維持好幾年自掏腰包定了兩份報紙提供給居民看,而這過期退下來的報紙,父親則特交代我拿來練書法,就這樣有了充足的紙張供我練字,在國小時期,我的毛筆字已很受老師肯定,畢業時老師還送給我全校獨一無二的文房四寶作為鼓勵,而自練寫毛筆字以來就只練正楷,早些年一到過年或結婚喜事都還常義務幫人寫春聯門聯,而藥櫃上的藥材名字,則是十幾年前自己重新書寫上去的。寫書法要說好處,誠如父親所說可修身養性,幾十年的歲月當中,自己特別感覺較耐操,較有耐性,能平心氣和地完成身邊每件繁鎖雜碎之事。」

老店漢藥緣起,傳承經營之道

    楊清鏜先生:「祖父楊錫旺因為人實在,厚道單純人稱槌仔叔。是西螺百年老字號見安堂中藥房直系傳承,但一般見安堂大家所孰悉都是魏氏一脈,很少有人知道還有楊氏的直傳體系,老一輩的也很少談起,原因是一脈從茶圃祖,一脈從查某祖,而祖父早年就是在見安堂專門負責把脈看診的。

  父親楊朝熙民國5年生,從小在見安堂中藥房洗禮長大的,在日治時代美軍常空襲台灣時曾帶著母親搬到南投水里避難,並在當地開過藥房,最主要因虎尾有機場,是美軍轟炸重點區域;直到光復後再搬回西螺,我就是光復那年出生的,戰後時期因百業蕭條父親回西螺時曾改行做柑仔店,當我6歲時,父親決定搬到虎尾埒內重新開啟中藥房經營,來虎尾埒內轉眼間已68年了。父親生性保守、謹慎為人耿直樂善好施,但不想承擔太重責任,所以藥店經營純粹以藥材或祖傳秘方或照客戶藥單抓藥,鮮少幫人把脈看診,但那時生意也能以門庭若市來形容。不過父親始終認為這行業像女婢丫頭一樣,凡洗藥、切藥、製藥等等工作都得自己來從早忙到晚,很辛苦,並不鼓勵小孩將來定要承襲,所以也沒特別要求或認真教,倒是從小在這環境長大,不會也很難,長大後也曾一度從事他行,但終究還是回來承接父親的老藥鋪。父親還在西螺時即常對古蹟文昌廟作貢獻,來到虎尾亦不層間斷,相對對埒內拱雲宮,本身能做到的絕義不容辭,父親善良本質,常生怕客人被騙了,常主動教客人如何辨識藥材真偽,以防被坑被騙,尤其是較貴的人蔘。而父親所傳下來的精神即是重孝道,所謂百善孝為先,我經營中藥房以來也是最著重這個孝字的傳承。」

漢藥店救人事績

  楊清鏜先生:「接手藥房以來,說救人不敢當,但在民國70年代,曾遇一例-有一住虎尾小孩,腸胃炎拉肚子拉了兩個月,父母說光是吃西藥、中藥就花了幾千元,但都不改善,經人介紹來店裡,所謂「先生人,主人福」並不是我較厲害,只因在古醫書籍看過類似症狀描述,依經驗判斷是水土不合引起,有一藥方很適合,即普救丸,建議買回去吃,一兩天即治好了,中藥其實很好用只要對症了效果都很好。還有生男秘方也幫助過許多求子嗣的達到心願,這在職業生涯中也算是一種成就一種喜悅感。」

老藥鋪養生方法分享

  楊清鏜先生:「老藥鋪雖然政府不重視,年輕想學的人會覺得將來沒前途,跟以前榮景比起來可是門可羅雀。但對注重養生的族群,傳統藥方還是有其魅力存在價值的一面,如以現在夏季而言,用當歸、黃耆燉虱目魚湯,或燉煮其他素食材料來補血、補氣,這一貼藥方幾乎每日都有人會來店裡購買回去做食補養生,與此與大家做分享。」

 

  • 1) 福隆中藥房楊清鏜先生.jpg
  • 2) 楊清鏜先生於藥櫃上的毛筆字.jpg
  • 3) 書法底子轉換的原子筆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