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放、放、放,把心胸毫無止境的放大
守、守、守,把一寸覺完完全全的守好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4人線上 (10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4

更多…

人氣:173
臣德 - 審閱區 | 2019-11-16 | 人氣:173

他人經驗可能無關乎自己經驗

 

    故事是這樣的:一位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到處詢問解決課業問題的方法。熱心的同學、家長、老師紛紛提出了他們的經驗。由於每個人狀況有很大差異,例如記憶力、理解力、專心程度;提供建議時,也許忽略了成功經驗的其他條件。因此,這位學生總是很難複製其他人的經驗。

    另外是學校的事情:最近學校在進行研究所學生的甄試,所上的老師為了能錄取到更優秀的學生,紛紛提出了他們的經驗,並舉出了一些成功實例。主流意見是以大學排名為門檻,先排除部分的應試者。這樣的法則與我自己經驗很不一樣。根據這樣法則,我從東海大學畢業時根本不會錄取政治大學。當時政大企研所是全國相當熱門的,約莫20位學生才率取一位。還好政治大學沒有設置這種門檻。

    我並不是反對引用他人的經驗,而是要注意引用的立場。遇到問題時,用心體會問題發生的種種環節,進行深度思索,盡可能查詢有利於問題處理的任何蛛絲馬跡,然後再加以參考他人經驗,讓自己處在一種清晰辨明的心智狀態,才是問題解決的根本之道。縱使引用了嚴謹學術過程所發現的因果關係,也可能與現實狀況不同,因為這些被證實的因果關係不具有普遍性。

    社會科學發展歷程對於現象解釋的方式,說明了前述的論點:先前經驗不一定適用往後的事務處理。社會科學研究面臨複雜的環境,根本無法掌握所有影響因果關係的條件。自然科學可以精準解釋現象發生的關係,以至提出的問題解決方式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例如,水在一大氣壓下沸點是100度,而大氣壓、大氣壓衡量方式、溫度、溫度衡量方式等,都有客觀的論述,並建構出完整的自然科學知識系統。

    社會科學學者想要達到自然科學發展的進程,似乎是不可能的,兩者在研究因果關係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社會科學很早就放棄了普遍性解釋的模式,而採用了統計顯著性具有差異的解釋方式。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所謂被證實的因果關係,並非一般社會人士所理解的狀況。在一篇研究中論述到A現象發生後B現象會隨即發生的因果關係;可以套用到許多研究情境,例如遭遇挫折後會有沮喪行為、處於群眾時理性思考程度會下降。這些成果並不是說遭遇挫折這個現象,有很大機率會產生沮喪行為;正確解釋應該是,「遭遇挫折不會發生沮喪行為」這說法是可以推翻的,換一句話說,遭遇挫折與沮喪行為不會沒有關係,但並不表示「遭遇挫折會高度引發生沮喪行為」。因此,在參考學者專家論述時,其中可能參考的成分就需要仔細的拿捏了。

    根據這樣解釋,當問題涉及高度的社會人文情境時,例如影響教育效果的措施、增進社會福祉的政策、提高企業經營效能的策略等,有眾多研究成果與專家學者提出成果與經驗。如果不仔細考究研究背景,這些經驗不見得對於各種情境都是有效的。在吸取他人經驗時,必須留心對方是在能夠理解問題狀況下所提出的建議,而不是全然的接受。

 

(1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