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堅定的步伐加上篤定的節奏,是踏上成功之道一定的因素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4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人氣:47
律心律志 - 審閱區 | 2024-03-21 | 人氣:47

《詩經·曹風·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歎,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歎,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歎,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詩旨:曹國人懷念東周王朝,慨歎王朝的戰亂,因作這首詩。《毛詩序》說:“《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歎,念彼周京。」那地下湧出的冷泉,浸泡爛了苞稂。我醒來就歎息,懷念那周天子的京都。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歎,念彼京周。」那地下湧出的冷泉,浸泡爛了艾蒿。我醒來就歎息,懷念那周天子的京城。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歎,念彼京師。」那地下湧出的冷泉,浸泡爛了蓍草。我醒來就歎息,懷念那周天子的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茂盛黍苗,雨水滋潤它。四方諸侯朝見天子,郇伯親自慰勞他。

    據《左傳》記載,春秋末期的魯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發生內亂。於是晉文公派大夫荀躒率軍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匄(ɡài,即丐)被擁立即位,是為敬王。

    此詩的前三章,是《詩經》中典型的重章疊句結構,各章僅第二句末字“稂”、“蕭”、“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師”不同,而這又恰好在換韻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過韻腳的變化使反覆的詠唱不致過於單調,而三章的意思則是完全重複的,不存在遞進、對比之類句法關係。第四章在最後忽然一轉,這種轉折不僅在語句意義上,而且在語句結構上都顯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來,不乏對此特加注意的評論分析。有人大加讚賞,如清陳繼揆《讀詩臆補》說:“感時追憶,無限傷心,妙在前路絕不說出。讀末章正如唐天寶亂後,說到貞觀盛時,一似天上人,令人神馳,而不覺言之津津也。”牛運震《詩志》說:“末章忽說到京周盛時,正有無限愾想,筆意俯仰抑揚,甚妙。”也有人極表疑惑,如宋王柏《詩疑》說:“《下泉》四章,其末章全與上三章不類,乃與《小雅》中《黍苗》相似(按,《黍苗》首章句云: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疑錯簡也。”

    檢《國風》一百六十篇,就會發現雖然三章複遝疊詠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鵲巢》、《衛風·木瓜》、《鄭風·緇衣》等等,但三章複遝疊詠之後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樣的結構並非一無所見(如《邶風·燕燕》即是)。語句部分重複在《國風》、《雅頌》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就見於《蝃蝀》、《泉水》、《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據此逕自說某句是某詩的錯簡。並且,此詩第四章的前兩句與前三章的前兩句相比較,“昔時苗黍,今則苞稂;昔時陰雨,今則冽泉”,在內容上也是互有關聯的。筆者以為,正是因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內亂勢衰的比興加上慨歎緬懷周京直陳其事的賦法本身已具有很強烈的悲劇感,而三章複遝疊詠使這種悲劇感加強到了極點,所以末章雨過天晴般的突然轉折,就令人產生非常興奮的欣慰之情,這樣的藝術效果當然是獨具魅力的。從這一點上說,完全有理由將《下泉》一詩置於《國風》的優秀篇章之列。

 

參考文章: 詩經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