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禮-有大有小
義-不失真
廉-簡單做
恥-方便學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4人線上 (20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4

更多…

人氣:606
臣緻 - 弟子規 | 2016-07-29 | 人氣:606

三字經簡說(十四)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論語這本書,一共有二十篇,是孔子與學生及當時的人談論有關仁道、學問、政治的記錄。孔子去世後,由弟子及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裡面所記載的都是孔子的好言行,都是聖人智慧的結晶,可以作為我們言行的準則,放諸四海皆能適用。
  論語第一篇第一章一開始就說「學而時習之」,可見「學」非常的重要。「學」是入道之門,只有學,知識才能不斷增長;品德才能漸趨高尚。想學就要問,所謂學問!學問!不問就學不到,因此古人常常到處參訪名師。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整部論語論仁的地方相當多,可是我們可以由「忠恕」下手,作為行仁的初階。
  趙普為相曾向宋太宗說:「我有一部論語,以半部輔佐太祖平定天下,以另外半部協助陛下致太平。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論語可以用來治天下,也是個人修養的指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聖人對人情事故的體悟與見解,充滿智慧性。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孟子這部書一共有七篇,裡面的內容都是一些道德仁義的事。
  「道」者路也,凡是應走的路,該做的事,都是道。依循天真的本性良知良能去做,不摻雜,就是道。「德」是依正道去做,心裡有所得,所謂公德、陰德都是德。
  「仁」就是與人親厚,處處為對方著想。如果國君都為百姓著想,那就是仁君了。「義」是合宜的意思,凡是正當,不傷害別人的事,把它做出來就是義。有所謂正義、情義。
  孔子把道傳給曾子,曾子傳給子思,子思再傅給孟子,到了孟子再次把儒家思想發揚光大。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時局十分紊亂,孟子為了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天下溺,援之與道;也為了消弭戰爭,因此遊說諸侯要行王道,就必須講道德,行仁義,多為百姓設想,因為百姓是國家的主人翁。所以他提出一句「民為貴,社稜次之,君為輕」的口號,也就是要國君,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人民受到良好的照顧,自然會效忠國家,國家自然富強。遺憾的是當時的國君十分短視,沒有人肯接納他的理念。
  孟子於列國不得志,最後回到鄒國,學習孔子教授門徒,講學論道,並且作成了孟子七篇,流傳後世,爾後孔孟思想滋養了中華文化。

 

參考文章:三字經簡說(作者林美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