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5人線上 (5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5

更多…

人氣:887
臣德 - 節氣與俗諺 | 2016-12-07 | 人氣:887

 大雪

(1051207) 仲冬 葭月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望餘雪〉 (˙祖詠著)

       大地冷澀,翻出收藏近半年的厚重大衣,為身子留住暖意。一波波寒流緊追來襲,冷鋒過境的寒風捎起了漫漫嚴冬考驗的序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歷書亦記載:「斗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也。」進入大雪節氣,相較小雪時節的氣溫明顯下降,冷意逼身,範圍也更加廣泛了。較高緯度的北方地區,雪花飄飄,有著更多時日的降雪,往往也下得大些,漸有積雪。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而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居亞熱帶的台灣,冬季日常不會有白雪紛飛的景象,但寒流帶來的溫度變化與影響不容小覷,要特別注意農作物遭受寒害,照護好長輩婦孺的保暖工作。儘管冬天給人多是冷肅低沉的感覺,偶爾驚喜露臉的太陽,閃光打在廣植休耕田的綠肥花海,走入農村的那份悠靜與安逸,不妨再鮮嚐一下當季採收的鹽水煮花生,簡樸原味的香氣,熱呼呼的將大地留存的土香竄入心田。

節氣與俗諺

  • 「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小雪時節氣溫漸降,烏魚開始回游台灣海峽避寒;而到了大雪,天氣更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回流,匯集的烏魚群越來越多。
  • 「頂初三下十八,早潮晏退」:海潮在農曆十一月初三與十八日有提早滿潮較晚退潮的現象,從事沿海活動的人要特別注意安全。
  • 「大雪無雲是荒年」:大雪日若天空無雲,占來年會是荒旱年。

節氣與養生

       天氣日益寒冷,地面的陽氣就會愈深沉,人體內之陽氣順應大自然也歸根深藏於內,此時適宜好好調養生息,養藏真氣,以利來春陽氣生發元氣充沛。

       陽氣收藏,生活起居環節都要注意,在作息上建議「早睡晚起」,切勿熬夜,並多注意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暖和,血氣流暢,減少因抗寒導致陽氣外洩而受涼。

       抗寒雖重要但不可過度防範,如室內密不通風、穿厚衣入睡、防勞作怕傷神耗氣等,如此反而會造成身體機能無法協調運行。常開門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能健腦提神;外出走走曬太陽,運動活絡筋骨,能消除冬季煩悶情緒抑鬱;飲水充足宜吃粥,新鮮蔬果均衡攝取,能清火降氣滋補津液。

       由於氣溫下降,天氣乾燥,易有上火現象,飲食調理上少吃辛辣、燥熱,以溫軟清淡好消化為主。宜多注意滋補肝腎、清瀉內火,可多吃黑色的食物具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等;沿用秋季滋陰和具苦味的食材如百合、銀耳、蓮子、蓮藕,以及當季盛產柑橘類水果等能清除內熱保養身體。

       適宜的食補有助於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抗寒機能,多吃具辛溫、散寒效果的食材如生薑、川椒或茴香、山藥、桂圓、栗子等。同時多補充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與豆類,如豆芽菜、大白菜、菠菜、白蘿蔔、南瓜等食材。

       調息養生是日日不得停緩的功課,學習大自然的定律,融合大自然的節奏,即使四季萬象的變化多端,在陰陽諧和下,過著智慧生活、享受人生。

  • 1) 桂圓薑茶~祛寒不畏冬